岁朝园寝遣公卿,学省班中亦摄行。
身逐陵官齐再拜,手持木铎叩三声。
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
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辙。他通过描述自己在拜丰陵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先皇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尊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岁朝园寝遣公卿,学省班中亦摄行。
- 身逐陵官齐再拜,手持木铎叩三声。
- 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
- 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
注释:
- 岁朝园寝遣公卿:每年正月十五日,皇帝会到太庙祭祖,同时也会到陵墓拜谒先皇。
- 学省班中亦摄行:在学省(古代学校所在地)的官员们也参与其中,一同执行拜陵的任务。
- 身逐陵官齐再拜,手持木铎叩三声:作者跟随陵官一起拜谒,并手持木铎(一种乐器)敲打三下以示敬意。
- 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在深夜,宫卫人员敲钟报时,照亮了山殿;清晨,火炬照亮了柏城。
- 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最后离开的时候,作者回头望去,发现山巅的金峰已经渐渐被阳光照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参加祭祀活动时所作。他在诗中详细描述了自己拜谒陵墓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看到的景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到作者对先皇的敬仰之情以及他对历史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佳作,通过对山殿、柏城等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皇家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