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初睛后,鸣珂奉阙庭。
九门传晓漏,五夜候晨扃。
北斗横斜汉,东方落曙星。
烟氛初动色,簪佩未分形。
雪重犹垂白,山遥不辨青。
鸡人更唱处,偏入此时听。
诗句:残雪初晴后,鸣珂奉阙庭。
译文:
初雪过后的清晨,阳光照耀下的世界一片明亮。我手持金铃,步入皇宫,准备聆听天机的启示。
赏析:
首两句描写了诗人在雪后的清晨前往皇宫的场景,通过“残雪”与“鸣珂”等意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氛围。这里的“残雪”不仅指自然界的变化,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韧。”鸣珂”则暗示了诗人对皇权的尊崇,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天机(可能指某种重要消息)的期待。
第三、四句描绘了皇宫内的景象:宫门上挂着五盏晓灯,夜以继日地照亮着通往朝廷的道路,而东方的天空逐渐亮起,星辰开始闪烁。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皇宫夜景图,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感。
第五、六句则是通过对天空中北斗星和东方地平线的描述,引出了一天的起始和结束。这里,“北斗横斜汉”和“东方落曙星”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绘,更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宇宙的秩序。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即如同北斗指引方向一样,为国家的未来指引明路。
最后两句则回到了现实生活,描述了诗人在皇宫中等待天机启示的情景。这里的“烟氛”可能指皇宫中的烟雾,而“簪佩未分形”则可能是指宫廷中官员们忙碌的身影。这两句既展示了皇宫的繁华与喧嚣,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复杂情感——既有欣赏也有忧虑,既有享受也有不安。
《雪夜观象阙待漏》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场景的描写,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