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去住一壶中,兄事安期弟葛洪。
甲子已过千岁鹤,仪容方称十年童。
心灵暗合行人数,药力潜均造化功。
终待此身无系累,武陵山下等黄公。
【注释】
①毛仙翁:即陶弘景。
②存亡去住一壶中:陶弘景隐居茅山,自称“山中宰相”。
③兄事安期:陶弘景以道士身份与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安期先生为交。
④安期先生:《列仙传》:“汉时有安期生者,周游名山,往来不辞劳瘁,年百余岁。”
⑤十年童:指葛洪。
⑥心灵暗合行人数:陶弘景和葛洪都是道家人物,两人在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故说“暗合”。
⑦药力潜均造化功:指陶弘景炼丹术。
⑧武陵山下等黄公:陶弘景曾隐于武陵山,后来到句曲山修道,自号“华阳隐居”,又曾称“黄公”。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349年,是作者对好友陶弘景的赠别之作。诗人赞扬陶弘景的隐逸精神,并表达了自己要追随陶弘景的决心。全诗意境高远,风格清丽,语言流畅。
开头四句写陶弘景的隐逸生活和思想境界。第一句说,陶弘景像神仙一样生活在茅山之中;第二句说他像哥哥一样尊敬安期先生,又像弟弟一样敬重葛洪;第三句说,他已经活了千岁了,还像个十岁左右的儿童;第四句说他的心灵和行为都符合一般人的思想和年龄,他炼制的药物能平衡自然造化的力量。这几句既赞美了陶弘景的隐居生活,也表现了他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中间四句写陶弘景的思想境界和他与世人的关系。第五句说他和安期先生在思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第六句说他和葛洪在思想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第七句说他的心境与一般的人不同;第八句说自己要学习陶弘景,也要像他一样隐退山林。
末四句写诗人决心追随陶弘景。前两句说,诗人将永远摆脱世俗的纷扰而保持超然物外的态度;后两句说,诗人将要像陶弘景那样隐于武陵山或者句曲山。最后两句用典,表示自己要像黄公那样隐遁山林,过一种无牵无挂的生活。这两句也是诗人决心追随陶弘景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