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私及耆老,圣德赈黎元。
布帛欣天赐,生涯作主恩。
情均皆挟纩,礼异贲丘园。
庆洽时方泰,仁沾月告存。
宁知酬雨露,空识荷乾坤。
击壤将何幸,裴回望九门。

【注释】

赐:给予;耆老:年高有德的老者;布帛:古代用以交换或赠送的礼物。

殊私及耆老:对年长者特别照顾。

圣德:指皇帝仁慈的德行。

赈:救济。

黎元:百姓。

布帛欣天赐:布帛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表示皇恩浩荡。

生涯作主恩:自己的一生由皇帝主宰,受到他的恩惠。

情均:情意相同,都感到欣慰。

礼异贲丘园:礼制上有所不同,但都是赏赐。

庆洽:庆祝的气氛浓厚。

方:才。

仁沾:施予恩泽。

月告存:月亮也来报告他平安。

宁知:哪里知道。

酬:报答。

雨露:比喻皇恩。

空识:徒然知晓。

击壤:击打木制田具的声音,象征农民劳动。

将何幸:有什么荣幸。

裴回:徘徊不进的样子。

九门:指京城的城门。

【赏析】

这是一首颂圣诗,写诗人在朝廷受赏时的欣喜。全诗以“赐”字贯穿全篇,从“殊私及耆老”到“庆洽时方泰”,再到“仁沾月告存”等诗句,皆为歌颂皇帝对老人、百姓的关怀与奖赏之恩。诗人用“击壤”来喻指自己,表现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开头两句:“赐耆老布帛殊私及,圣德赈黎元。”“殊私及耆老”即“殊私恤耆老”的意思。意思是皇帝对老年人的特别照顾和怜悯,体现了圣明的德行。“圣德”指皇帝的仁慈德行,“赈黎元”即“济民元”,意指救济百姓。这里说皇帝的仁慈德行救济了百姓,使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第三句:“布帛欣天赐,生涯作主恩。”布帛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表达了皇恩浩荡。这里的“布帛”既指皇帝赏赐的物品,又暗指皇帝的恩德。诗人通过布帛来比喻皇帝的恩德,表达了对皇帝的赞美之情。同时,“生涯作主恩”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充满了希望。

接下来四句:“情均皆挟纩,礼异贲丘园。”“情均”指的是人们的心情一致,都感到欣慰。而“礼异”则是指不同的礼仪形式,比如赏赐的形式和规模等方面有所区别。这两句诗表达了皇帝的不同待遇给百姓带来的不同感受:有的人得到更多的赏赐,有的人得到的较少,但大家都感到满意。这种不同待遇体现了皇帝的公正和仁慈,让百姓感受到了皇帝的关爱。

最后四句:“庆洽时方泰,仁沾月告存。”“庆洽”指的是庆典的气氛浓厚,“仁沾”则是指施予恩泽。诗人用这两个词分别描绘了皇帝对百姓的祝福和皇帝对百姓的赏赐。在这里,“庆”和“仁”都是表达皇帝对百姓的祝福,而“时方泰”则是表达当时国泰民安的局面。同时,“仁沾月告存”中的“仁”也是对皇帝的称赞,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颂圣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赞美之情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皇帝的仁慈德行和对百姓的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