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
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理解。此题干要求分析“赏析”,首先明确赏析的角度:从诗歌的内容、形式及诗人的思想感情等角度作答。
- 首联“秋日道中”四字点明时令和地点。齐鲁西风草树秋,写秋天来到齐鲁大地,所见所闻,是秋风肃杀,草木凋零。齐鲁之地,地势高下有别:上至山巅,下至平原。“川原高下过东州”,则写出道路之纵横。“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是说道旁有白鹤飞来,路上有苍麒麟卧着。“道”“陌”都是路。“白鹤”“苍麟”都是动物,“华表”“古丘”都是地名(或指陵墓),表明这是一条由齐鲁到东州的道路。“华表”“古丘”二字也暗示了时间,即春秋战国之交。“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两句写诗人在齐鲁道中看到的景象,是说自己看到的齐鲁大地的山川河流,与《禹贡》所说大不相同,不知那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究竟在哪里。这一句诗,既是写所见,又是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慨。
- 颔联“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二句,是说自己看到的齐鲁大地的山川河流,与《禹贡》所说大不相同,不知那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究竟在哪里。这一句诗,既是写所见,又是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慨。
- 颈联“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两句紧承上文而来,抒发感慨。“却忆当年赋远游”中的“却”字,表示转折。诗人由眼前的山川河流想到历史上的贤人志士,他们在艰难环境中,不避艰险,奋发向上,如《论语·述而》中孔子说的:“凤鸟不至……吾已矣夫!”诗人以凤凰比喻贤人志士,他们奋不顾身地投入祖国的怀抱。诗人想起屈原的《离骚》,他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不畏艰难,不惧牺牲,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
- 尾联“却忆当年赋远游”中“却忆当年赋远游”是说诗人在齐鲁道中想起屈原,想起他《离骚》中所说的话:“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意思是说帝高阳氏的子孙啊,我的先人名伯庸;岁星运行到正月初五这一天,我生下来的时候,庚寅年。诗人想起屈原的话后,不禁感慨万分,他想起《史记》记载的楚怀王客死汨罗江的故事,想起了屈原投江殉国的事来。诗人想起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作品,想起他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品质。诗人想起屈原,又联想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他想起自己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其中有“平生未报国恩重,甘受凄凉入醉乡”的句子。“平生未报国恩重,甘受凄凉入醉乡”中的“凄凉”二字,就是诗人当时处境的真实写照。诗人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不禁感慨万分。诗人想起屈原,又联想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不禁感慨万分。
【答案】
【参考译文】
齐鲁西部吹来的秋风,草木树叶都变成黄色;高低不同的山冈越过了东州的边界。道旁一只白鹤飞来华表,路上一匹苍麒麟躺卧在旧坟墓。九曲之中大半不是禹的足迹,三山不知哪里才是神仙居所。沿着曲折小径低头仰视古今变迁,却回忆起当年辞官归隐的远游。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此时杜甫已经离开长安两年多,漂泊蜀中四年,历尽艰辛。他在《秋兴八首》中写到自己在成都草堂的生活情况:“万里桥边旅思深,百花潭水傍檐阴。巴童腰鼓歌头白,渔父菱歌倚棹吟。”“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肯与邻家作耳目,诸君还觉隔年香?”“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杖藜叹老青苔色,卧病悲秋白露凉。松枝梅萼犹存昔,石笋藤萝更著行。永日不可长寂寞,危阑聊自拂羽翰。”从这些诗中可以知道杜甫这时居住在成都草堂,生活清苦,心情苦闷。所以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首联“秋日道中”四字点明了时令和地点。齐鲁西部吹来的秋风,草木树叶都变成黄色;高低不同的山冈越过了东州的边界。“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道”、“陌”都是路。“白鹤”、“苍麟”都是动物,“华表”、“古丘”都是地名(或指陵墓),表明这是一条由齐鲁到东州的道路,也是一条由繁华到荒凉的道路。“华表”、“古丘”二字也暗示了时间,即春秋战国之交。
颔联“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两句是说诗人看到的齐鲁大地的山川河流,与《禹贡》所说大不相同,不知那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究竟在哪里。这一句诗,既是写所见,又是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慨。
颈联“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两句紧承上文而来,抒发感慨。“却忆当年赋远游”中的“却”字,表示转折。诗人由眼前的山川河流想到历史上的贤人志士,他们在艰难环境中,不避艰险,奋发向上,如《论语·述而》中孔子说的:“凤鸟不至……吾已矣夫!”诗人以凤凰比喻贤人志士,他们奋不顾身地投入祖国的怀抱。诗人想起屈原的《离骚》,他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不畏艰难,不惧牺牲,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
尾联“却忆当年赋远游”中“却忆当年赋远游”是说诗人在齐鲁道中想起屈原,想起他《离骚》中所说的话:“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意思是说帝高阳氏的子孙啊,我的先人名伯庸;岁星运行到正月初五这一天,我生下来的时候,庚寅年。诗人想起屈原的话后,不禁感慨万分,他想起《史记》记载的楚怀王客死汨罗江的故事,想起了屈原投江殉国的事来。诗人想起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作品,想起他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品质。诗人想起屈原,又联想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他想起自己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其中有“平生未报国恩重,甘受凄凉入醉乡”的句子。“平生未报国恩重,甘受凄凉入醉乡”中的“凄凉”二字,就是诗人当时处境的真实写照。诗人想起屈原,又联想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不禁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