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亲留故镜,贱子感遗簪。
汉月经时掩,胡尘与岁深。
珠还仍向浦,鹊绕会归林。
早晚清光至,窥予白发亲。

【注释】:

  1. 代书索镜:代人写信索要旧时的镜子。
  2. 贱子:对别人的谦称,表示自谦。
  3. 汉经:指汉朝的经书,这里泛指古代的经典。
  4. 胡尘:指胡人的战尘,借指边关。
  5. 珠还:指珍珠被送回原主手中。
  6. 鹊绕:鹊鸟盘旋,象征团圆和归来。
  7. 清光:指明亮的月光。
  8. 窥予白发亲:意思是说,希望早日看到自己的头发变得苍白、亲昵。

【译文】:
我寄信给远方的朋友索要那面已经失去光泽的古镜,你收到后一定能感受到我的深情。虽然我们身处异地,但你却常常用你的簪子来怀念我们曾经的友情。
每当月明风清之夜,我常常独自对着那面古镜沉思,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胡地的战火已经熄灭很久,但是我心中对你的思念之情却如同战火一样炽热。
我希望你能把那面古镜归还给我,就像珍珠被送回来一样。而你每年春天都会在鹊鸟飞舞的时候回到家乡。
我希望有一天能够见到你的白发,那时我们可以相拥而泣,重温过去的欢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远方友人深深思念的诗篇。诗人通过书信的形式向朋友索要一面旧时失了光泽的镜子,并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情亲留故镜”,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厚感情,想要保留这面旧时失了光泽的镜子,以此作为对朋友的一种缅怀和纪念。

第二句:“贱子感遗簪”,诗人自谦为“贱子”,表达了对自己身份地位的谦虚。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故友的深切缅怀,因为朋友离去,他只能凭借一枚旧簪来怀念他们之间的友谊。

第三句:“汉月经时掩,胡尘与岁深”,描绘出了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汉时的经典书籍被岁月掩埋,而胡地的战尘也已久未消散。这种历史的沧桑感增添了诗歌的深沉与悲凉。

第四句:“珠还仍向浦,鹊绕会归林”,诗人想象着那面古镜如果能回到自己手中,就如同珍贵的珍珠被送回原主之手一样,也寄托了诗人对重逢的期待。同时,他用“鹊绕”这一形象,象征着人们团聚的喜悦,暗示了自己对故友的盼望和期盼。

“早晚清光至,窥予白发亲。”诗人表达了对故友回归家乡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在明月下,看到故友的白发,与故友相拥而泣,重温过去的欢乐。这句话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