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
丹墀初谒帝,白发免羞人。
才愧文章士,名当谏诤臣。
空馀荐贤分,不敢负交亲。

【注释】

  1. 初除拾遗酬丘二十二见寄:丘二十二,即张籍(768~835),字文昌,苏州吴县人。曾任国子监助教和国子博士等职。元和十四年(819),与韩愈、白居易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因诗赋落选。后在朝中任左拾遗。此诗作于元和十五年(820)。
  2. 江海:泛指广阔的江河、海洋。
  3. 垂纶:垂钓。
  4. 丹墀:宫殿台阶上的红色地面,引申为朝廷。
  5. 才愧文章士:自叹才能比不上文人学士。
  6. 荐贤分:推荐贤士的义务。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作者通过酬答友人的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对自己的处境表示了不满和忧虑。全诗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很有价值和影响的佳作。
    首联:“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意思是:在宽阔的江海里,我长期垂钓;今天忽然被召到朝廷,身穿官服。这句既写自己的隐居生活,又写自己受到朝廷征召的情景。“江海”二字,暗含作者的身世经历,也暗示了自己怀有济世之心,渴望有所建树的思想境界。
    颔联:“丹墀初谒帝,白发免羞人。”意思是:第一次拜见皇帝时,满头白发,不免有些害羞。这里既写出了作者的谦逊谨慎,也表现了他对朝廷生活的陌生感。作者以一个平凡的渔父的身份来见皇帝,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罕见的,因此难免显得有些可笑。但正是这种可笑,反而更加凸显出了作者内心的真诚和谦逊。
    颈联:“才愧文章士,名当谏诤臣。”意思是:我自知才学不如那些文人学士,但却应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的谏诤之臣。这里既表明了作者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表达了他对朝廷生活的期望和要求。作者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来辅佐皇帝,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
    尾联:“空馀荐贤分,不敢负交亲。”“空余”两字,既表明了作者的无奈,又流露出他的自信和决心。他虽然不能像那些文人学士那样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但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清白和正直,没有辜负朋友的信任和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朝廷生活的复杂感受和深刻思考。它既是一首赠答诗,又是一篇充满哲理意味的散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