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诗句如下: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注释解析:
-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广州津亭的清晨所见景色及其感受。
- “明发临前渚”意指早上起来,面对前方的江岸。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早起迎接新一天的决心和期待。“寒来净远空”则形容早晨气温下降,空气清新而空旷。
-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通过水纹与太阳光的色彩变化,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与海的颜色变化。这里的“水纹”可能是指海上的水波纹理,“日气”是指阳光照耀在海面上形成的光影。
-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反映了诗人对不同景物的欣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这里的“纷为异”意味着景物各有特色;“人情赖此同”则说明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体验到相似的情感。
-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这里的“槎”指的是木筏或小船,而“破长风”则是要摆脱狂风巨浪的束缚。
- 赏析:
张九龄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深为时人所敬仰。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通过观察周围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传达出一种和谐共处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因为唐朝社会正经历着由盛转衰的过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