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之滨麓之隅,西有松寺东岸无。
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
宏梁大栋何足贵,山寺难有山泉俱。
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
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
香阁朝鸣大法鼓,天宫夜转三乘书。
野花市井栽不著,山鸡饮啄声相呼。
金槛僧回步步影,石盆水溅联联珠。
北临高处日正午,举手欲摸黄金乌。
遥江大船小于叶,远村杂树齐如蔬。
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
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长卿之门久寂寞,五言七字夸规模。
我吟杜诗清入骨,灌顶何必须醍醐。
白日不照耒阳县,皇天厄死饥寒躯。
明珠大贝采欲尽,蚌蛤空满赤沙湖。
今我题诗亦无味,怀贤览古成长吁。
不如兴罢过江去,已有好月明归途。
【注释】
道林寺:在临湘之滨,西麓松寺东岸。
松风:指松树发出的风声,此指松树。
大栋:高大的栋梁。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烛火神,这里指太阳。
远公池:相传为晋和尚慧远种莲花的地方,位于庐山南面瀑布山。
碧罗扇:用碧绿的荷叶制成的扇子,泛指荷花。
香阁:寺庙中用以焚香的楼阁。
三乘:佛教语,即空、假、中三乘,指佛家所传教法的三种类型,亦作“三藏”。
野花:指山野里的花草。
金槛僧回步步影:指寺院僧人经过时的影子映入水中。
石盆水溅联联珠:指石盆中的水飞溅出来像一串明珠。
北临高处日正午:指僧人站在高处,看到正午的太阳。
遥江大船小于叶:指远处的大船看起来好像树叶一般小。
潭州城郭:今湖南长沙。
长卿:扬雄自称字“长卿”,这里指扬雄。
五言七字:指扬雄的《逐贫赋》中说:“五经皆以五字为句,七字为韵”,这里借指文章要讲究对仗工整,音律和谐。
我吟杜诗清入骨:指杜甫的诗歌清新高洁,如入骨髓。
灌顶:佛教语,指传授佛法,这里指诵读经文。
白日不照耒阳县:指耒阳被洪水淹没后,太阳照不进县城来。
皇天厄死饥寒躯:指上天降灾,使人们饥饿寒冷。
明珠大贝:指珍珠和美玉。
大贝:大蛤蜊。
怀贤览古:心怀贤士和古人,意指怀念先贤。
兴罢过江去:兴致勃勃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好月明归途:指明月照亮了回家的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炯游览道林寺所作,描写了作者游历道林寺的感受和见闻。全诗共八首,每首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内容。
第一首诗写道林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道林寺位于湘江之滨,西麓松寺东岸无。道林寺周围环境优美,松风阵阵,竹泉叮咚。作者通过对道林寺周围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诗写道林寺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渊源。道林寺建筑宏伟,大梁巨柱,令人惊叹。同时,它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通过对道林寺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渊源的描述,展示了道林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第三首诗写道林寺的宗教氛围和僧侣生活。道林寺是一个充满宗教气息的地方,僧侣们过着简朴而虔诚的生活。作者通过对僧侣们的日常生活和修行过程的描述,传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认同。
第四首诗写道林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动物生态。道林寺周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动植物种类丰富。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动物生态为僧侣们提供了良好的修行条件。作者通过对道林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动物生态的描述,展示了道林寺周边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态。
第五首诗写道林寺的夜景美景和禅意氛围。夜幕降临,道林寺显得更加宁静祥和。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整个道林寺。在这里,僧侣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仿佛与世隔绝,远离尘嚣。作者通过对道林寺夜景的描述,传达了一种禅意氛围和内心的宁静。
第六首诗写道林寺附近的村庄和农田。道林寺附近有村庄和农田,这里的农民们勤劳朴实,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作者通过对道林寺附近的村庄和农田的描述,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淳朴民风。
第七首诗写道林寺附近的河流和湖泊。道林寺附近有一条河流和湖泊,河水清澈,湖面宽广。这里的河流和湖泊为僧侣们提供了良好的水源,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美好的观光体验。作者通过对道林寺附近的河流和湖泊的描述,展示了这个地方的美丽景色和宜人环境。
第八首诗写道林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道林寺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的寺庙,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题词留念。作者通过描述这些历史和文化传承,表达了对道林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赞赏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道林寺周围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宗教氛围等方面的描绘,以及对其历史渊源、文化特色、自然生态等方面的展示,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丽、宁静、和谐、宜人的道林寺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历史文化等的深深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