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
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书剑岂相误,琴尊聊自持。
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诗句释义:
- 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
- “蓟北”是指中国北部的蓟州地区,古代以北方为蓟。这里用来形容北方的寒冷和荒凉。
- “雁”在这里指大雁,常用来比喻远方或不归的人。
- “犹远”表示距离遥远。
- “淮南人”则指生活在南方的人民。
- “悲”表示哀伤、悲伤。
- 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 “残桃”指的是已经凋谢的桃子。
- “坠井”可能意味着凋零或衰败。
- “新菊”则是新生的菊花。
- “侵篱”表明菊花的生长侵占了篱笆。
- 书剑岂相误,琴尊聊自持:
- “书剑”指的是笔和剑,象征着文人的文才武略。
- “岂相误”表示不会浪费,即有价值的东西不会被浪费。
- “琴尊”分别指古琴和酒杯,代表文化和娱乐。
- 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西斋”是书房或者书斋。
“风雨夜”形容夜晚的天气情况。
“咏贫诗”则是指吟咏贫困主题的诗歌。
译文:
在北方蓟州的寒风中,北方的雁还在飞,而我身在南方的淮南,已经开始感到悲伤。
树上落下的残花就像是被扔进井里的,新生的菊花也正在篱笆里侵占空间。
笔墨和武器难道是浪费时间吗?我宁愿弹琴喝酒,享受生活,而不是浪费光阴。
我在书房里度过风雨交加的夜晚,又有更多的诗歌在表达对贫穷的哀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孤独无助。
首句“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通过对比北方的寒冷与南方的人们感到的悲伤,表达了对国事和个人命运的担忧。而次句中的“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物候变化,以及人们对于季节变换的不同感受。
第三句“书剑岂相误,琴尊聊自持”,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和志向的追求,认为即使在困难时期,也应有所作为,保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第四句“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创作活动,以及对贫困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思考,体现了王建作为一个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