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斜乌帽发如丝,曾看仙人一局棋。
宾馆有鱼为客久,乡书无雁到家迟。
缑山住近吹笙庙,湘水行逢鼓瑟祠。
今夜月明何处宿,九疑云尽碧参差。

【注释】

①缑岭:山名,在今山西省。

②湘水:流经湖南省的一条河。

③鼓瑟祠:古祠名,在湘水之滨。

④九疑:山名,在今广西兴安。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以醉态写送别的场面;二、三句写送别时萧处士与诗人的对话;四、五句写萧处士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六、七句写萧处士归途上所见景物;八、九句写离别之后不知何处住宿。

首句“醉斜乌帽发如丝”,写送别时的饯别酒筵。作者在席间频频劝酒,并自夸自己的酒量,以致“醉斜”了帽子,头发都散乱成丝状。“斜”,是斜戴之意,即斜插。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酩酊大醉的样子。“乌帽”,黑色便帽,古代文人常戴的一种帽子。

颔联“宾馆有鱼为客久”,写萧处士归隐后的闲适生活。“馆”指旅馆。这两句说,萧处士回到他的家乡,他住在宾馆里,因为很久没有客人来访,所以宾馆里还保存着一些鱼,等待有客人来时再卖。“客久”,即客人久久不来的意思,说明萧处士隐居已久,无人问津,因此才有这样的生活状态。

颈联“乡书无雁到家迟”,“乡书”,即家信。“雁”指大雁,古代传说中一种能传书的信使鸟。“雁”字在这里也代指书信。意思是说,萧处士的家书迟迟不能送到。这句的意思是说,萧处士寄回家的书,因为路途遥远而迟迟不能到达。“迟”,就是慢的意思。

尾联“缑山住近吹笙庙,湘水行逢鼓瑟祠。”意思是说,萧处士的家乡缑山附近有一个吹笙庙,湘水行途中可以遇到鼓瑟祠。这两句是写萧处士隐居生活的环境,也是写他归隐后的生活情趣。这里的“缑山”和“湘水”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中,“缑山”是位于河南省新密市的一个山名,山上有一座吹笙庙,据说是纪念一位善于吹笙的仙人而得名。“湘水”,是指流经湖南的一条河。在湖南岳阳市境内。湘水岸边有个鼓瑟祠,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善鼓瑟的仙人而建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萧处士的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他在那里隐居生活,过着清静的生活,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末联“今夜月明何处宿?九疑云尽碧参差。”是说,今晚月光明亮,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住宿呢?因为九疑山的云彩已经消失,所以只能看到参差不齐的青翠山峰。“九疑”指的是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的一座山,它因山形像一只伏在上面的大鸟而得名。“云尽”,即云彩消失的意思。“碧参差”,形容山峰色彩斑斓,参差不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好友萧处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