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见江阴夜渔客,因思京口钓鱼时。
一潭明月万株柳,自去自来人不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然后把握诗中重点诗句的意思,再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遥见江阴夜渔客”,诗人远望江阴(江苏淮安市)的夜晚,看到一位打渔人在江边垂钓。“遥”是远远的意思;“江阴”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淮安市,古称淮阴,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这里借指淮水。

“因思京口钓鱼时”,诗人想起在建业(今南京),自己也曾像这位渔人一样,在江边垂钓过。“京口”是今镇江市北固山一带,三国时期孙吴曾在此建都建业。

“一潭明月万株柳,自去自来人不知”,诗人想象那清澈的池水中倒映着皎洁的月亮,而柳枝随风飘拂,似有若无,仿佛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穿梭,人们却浑然不觉,全无所知。“一潭”,即池塘;“月”“人”,是诗人眼中所见所感。“自去自来”,是说鱼儿自由自在,来去自如;“人不知”,则是说他的垂钓之乐,不为外人所知。

赏析:

此诗写诗人于江边独坐,遥望江面,看见一个渔夫正在江上钓鱼,联想到自己在建业也曾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分。全诗以景起笔,由景生情,最后归之于情。首句写景,点明时间,为后文抒情作了铺垫。次句直接写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第三句写景与前两句相呼应,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尾联写景与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译文:

远远看见江阴(今江苏淮安市)的夜晚,有个打渔人在江边垂钓。我想起我在建业(今南京)的时候,也曾经像这个渔人一样,在江边垂钓过。

一池清水映着月亮,万株柳树随风摇曳,鱼儿自去自来,人们却浑然不知。

赏析:

此诗以景起笔,通过描写景色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抒发出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首句写景,点明时间,为后文抒情作了铺垫。次句直接写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第三句写景与前两句相呼应,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尾联写景与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