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水南偏,山穷塞垒宽。
岁时将近腊,草树未知寒。
独狖啼朝雨,群牛向暮滩。
更闻蛮俗近,烽火不艰难。
【注释】
巴蜀:四川。水南偏:指巴蜀以南的山南地区,即今四川东部及贵州、云南等地。塞垒:边塞堡垒。
草树:这里泛指草木。未知寒:不知道寒冷。独狖(yòu):长尾猿,俗称猴。啼朝雨:在早晨下雨时哀鸣。群牛:成群的牛。向暮滩:傍晚时在河边。
更闻:又听说。蛮俗近:少数民族风俗接近。烽火:边境用烟火传递军情报警的信号。艰难:困苦。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记叙了诗人在黔中(四川南部)一带的见闻感受。诗的首联写山南地势险要。颔联以草树为喻,点明时节已近腊月,草木不知寒意。颈联写当地猿啼、牛群向晚而行于河滩,表现当地人民生活的艰辛。末联写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接近,边关的报警信号并不困难,从而突出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心情。全诗写得平实自然,不事雕琢。语言朴实生动而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