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江水闲,终日对柴关。
因想别离处,不知多少山。
钓舟春岸阔,庭树晚烟还。
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所要求分析的诗句,如“桐庐江水闲”等,然后根据诗句的意思来分析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本题中,“桐庐江水闲”,意思是“我闲游在桐庐江上”。“终日对柴关”,意思是“整日面对着柴门”。“因想别离处,不知多少山”,“因想别离之处,不知有多远是高山”,意思是“我不禁想起离别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座高山”。

【答案】

译文:

我悠然自得地在桐庐江边游玩;整天面对着柴门。

因为想起离别的地方,不知有多少座高山阻隔着我们相见。

春日钓舟停于岸边,傍晚庭树映衬着晚烟。

不要急于隐居山林,桂枝不能使人愁颜不展。

赏析:

诗一开头即点出“桐庐江水闲”,诗人闲游江滨,面对柴门,这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诗人面对柴门,眺望远处的群山,而群山之外就是连绵不断的桐庐江。这样写景,不但使景色更为开阔、壮美,而且与下句的“因想别离处”相照应。

颔联“终日对着柴门”一句,看似平淡,但细玩诗意却别有意味。作者之所以终日对着柴门,是因为他思念远人的缘故。柴门,即柴门小户,这里代指自己简陋的居所。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颈联由眼前景色写到离别之思。从字面看,似乎是说,春天的钓舟停在江边,傍晚庭树的晚霞映照着江面的烟雾。但仔细品味,这其实是诗人对分别后的情景的想象,是他对别妻离子后的生活处境的设想。“春岸阔”,说明此时正值春日;“晚烟还”,说明已是傍晚时分。这两句写出了别后生活的孤单寂寞,也写出了离人的思归之情。“庭树”句是诗人想象的景象,也是诗人对别后生活的处境的一种设想:庭院里,树木丛生;暮色中,烟雾弥漫。这种景象与前两句所写的江边柴门相照应,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思念远人的心情。

末联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莫便求栖隐”,是说不要只顾追求避世隐居的生活;“桂枝堪恨颜”,是说即使得到桂枝(桂木)这样的仙药,也不能使自己的面庞像玉一样洁白美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去追求避世隐居的生活;即使得到了桂枝这样的仙药,也不能使自己的面庞像玉一样洁白美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此诗首尾呼应,中间两联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不加雕琢,却富有音乐美感,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