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惠宗让皇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称号。
明惠宗朱允炆,即建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于1398年6月30日即位,1402年7月13日驾崩。他在位四年,期间发生了著名的靖难之役,这场战役最终导致了他的退位和死亡。关于朱允炆的历史背景,他的父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父则是明朝开国皇帝。
“建文惠宗让皇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称号。
明惠宗朱允炆,即建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他于1398年6月30日即位,1402年7月13日驾崩。他在位四年,期间发生了著名的靖难之役,这场战役最终导致了他的退位和死亡。关于朱允炆的历史背景,他的父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父则是明朝开国皇帝。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昙标。” - 关键词解释: 《楞严经》: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 注释: 这里表达了诗人在阅读完佛经后,感到疲惫到连敲击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都懒得去做了。而“黄屋”指的是皇家的车驾(皇帝所乘之车),诗人在这里用“寄昙标”表示这种皇家的象征物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寄托在别人身上。 - 赏析:
诗句释义 1 牢落西南四十秋:形容自己身处西南地区,已经度过了四十个年头。 2. 萧萧华发已盈头:头发稀疏,白发如霜,形容年事已高。 3. 乾坤有恨家何在:感叹天地间充满遗憾,自己的家人在哪里? 4. 江汉无情水自流:江汉的水流无情地流淌,比喻时间流逝,无法阻挡。 5. 长乐宫中云气散:指唐玄宗逃至四川途中,行经长乐宫时,因思念杨贵妃而泪流满面的情景。 6. 朝元阁上雨声愁
这首诗描绘了风尘一夕突然南侵的紧张景象,以及天命转移、四海人心的变化。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金竺长官司罗永庵题壁”是这首诗的开头,描述了诗的主题和作者身份。金竺长官司是位于今天的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地名,而罗永庵则是当时金竺长官司的长官。他在这里题写了一首诗,以此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风尘一夕忽南侵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 成化十四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 寻召还,复官,改南京。 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 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 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生卒年
沈愚是明代的诗人。 字通理,号倥侗生,是明代苏州府昆山人,其家藏有数千卷书籍,广泛涉及百家学问。他以诗歌闻名于吴中地区,与刘溥等并称为景泰十才子。沈愚不仅是位杰出的诗人,还擅长行草书体和音律知识,他的诗余乐府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在业医之余,也致力于授徒,展现了一种多才多艺的生活态度
明江西吉水人,字恂如,号双崖。 永乐二年进士。 次年,预读书文渊阁之选。 与修《永乐大典》,历刑部主事、员外郎。 宣德五年,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江南尤甚,思得才力重臣前往整理,以杨荣荐,迁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总督税粮。 在任二十二年,常屏去驺从,巡行村落,问民疾苦。 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 与苏州知府况钟反复计算,将苏州一府赋自二百七十七万石减至七十二万余石。 他府以次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