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随凫伯纵闲游,饮鹿因过翠水头。
宫殿寂寥人不见,碧花菱角满潭秋。

【注释】

  1. 小游仙诗:唐代诗人王绩的组诗。王绩(约587-644),字无功,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窦建德部将杨林之幕僚。入杨军后,官至大司戎、元帅等职,为杨政权所倚重,但因不事杨而辞官归隐,以文自娱。著有《文集》二十卷,《新乐府》十二篇及《五斗先生传》、《酒谱》等。《小游仙诗》共九十八首,是王绩在隐居期间所作,其中《野望》、《醉乡》两首与本诗内容相近。
  2. 凫伯:即凫鹥,一种水鸟。这里指代王绩。
  3. 饮鹿:典出《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鱼游于水中,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请向上游观。”子綦曰:“子且奚游?”曰:“夫沿于青阳,通于太无,无固引太虚,绝灭复反,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一则寓言,意谓庄子认为鱼儿的快乐不在水里而在游动,惠子则认为庄子不懂得鱼儿的快乐。
  4. 翠水:即翠微水,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王绩曾隐居于此。
  5. 宫殿:指代王绩的故居和生活的地方。
  6. 碧花:指代王绩的家产。王绩在隐居中过着清贫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王绩的诗,往往表现他对现实不满的情绪。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只是写他随凫鸥自由地游于翠微水边的情景;实际上,却是对现实的隐痛,对自由的向往。
    “暂随凫伯纵闲游”,是说暂时随着凫鸥的自由自在地游玩。这两句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写情,是作者内心感受的流露。王绩是一个不慕富贵,不慕权势的人。他厌恶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愿为高官厚禄奔走,所以选择隐遁。他的《野望》一诗中有“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句子,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因此,这里的“凫伯”也就是“凫鸥”。
    “饮鹿因过翠微水头”,是说他喝鹿酒时顺路经过翠微水头。这两句诗表面上写他游山玩水,实际上是表达他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宫殿寂寥人不见”一句,意思是说宫殿空寂无人,只有他一个人。这句中的“不见”二字是关键,它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碧花菱角满潭秋”,是说碧色的花朵和菱角都开满了池塘,一派秋天的景象。这句中的“满潭秋”也是关键。它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隐逸生活的描写,同时也是他对社会的一种批判。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