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注释】
赞律师:指唐代僧人赞宁。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是五岳中的中岳,有太室、少室等名峰,以峻峭奇秀著称。归嵩山:归隐于嵩山。禅意:禅宗思想;禅宗是佛教宗派之一,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归心急:归心之急切。定易安:心境宁静,安详自得。清贫:生活简朴无奢华。孝友: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别家难:离别家乡的艰难。雪路:积雪覆盖的道路。侵溪转:冰雪融化后流入溪水。花宫:即花萼塔,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的嵩山南麓,始建于公元651年。映岳看:映射着山峰。瞻塔暮:观看寺庙中的塔在黄昏时的景象。松月向人寒:月光洒在身上使人感到寒冷。
【赏析】
这首诗为送友人归隐嵩山而作。诗人通过写景抒情,表现了对友人归隐嵩山的赞赏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幽静优美,富有禅意。
首句“禅意归心急”直接点题,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禅意”二字既表明了送别的地点——嵩山,又暗示了送别的原因——与禅宗有关。“归心急”三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归隐嵩山的迫切心情。
颔联“山深定易安”进一步描绘了嵩山的自然风光和归隐者的生活状态。“山深”指的是嵩山地势险峻,环境幽静;“易安”则表达了归隐者在这样环境中生活得更加自在、安宁。
颈联“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则表达了归隐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清贫”意味着归隐者的生活简朴无奢华;“修道苦”则暗示了修行之路充满艰辛;“孝友别家难”则表达了归隐者离别家乡的不易。
尾联“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则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朋友回归嵩山的喜悦之情。“雪路侵溪转”描绘了冰雪覆盖的道路在溪水中流淌的景象;“花宫映岳看”则形容花萼塔在山峰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壮观。
整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对朋友归隐嵩山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归隐愿望。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使诗歌具有了浓厚的禅意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