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七夕
七夕的景致遥遥,只相逢一宵。
明月如同开帐的烛火,白云仿佛渡河的桥桥。
映水金冠在微动,当风玉佩也在摇。
惟愁更漏声急促,离别只在明天。
注释:
- 七夕: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也被称为“乞巧节”。
-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七夕的景色或距离感。
- 一宵:一夜的时间,强调时间的短暂和相遇的机会珍贵。
- 月为开帐烛:月亮像是开启的帐幕中的蜡烛。这里的“为”可以理解为“好像”,将月亮比作烛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 云作渡河桥:云朵像是搭建的渡河桥梁。这里的“作”可以理解为“像”,将云朵拟人化成桥梁,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幻想色彩。
- 映水金冠动:水中倒影的金冠在微动。这里的“映水”指的是水中反射的景象,而“金冠”则是指天上的星星或其他装饰物。通过“动”字,表现了星光在水中的闪烁和动态美。
- 当风玉佩摇:风中摇曳着玉石制成的佩饰。这里的“当风”指的是风的方向或影响,而“玉佩摇”则形象地描述了佩饰被风拂动的样子。
- 惟愁更漏促:只是担心夜漏声急促。这里的“惟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忧虑,而“更漏促”则指夜晚的时钟声越来越快,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即将到来的别离。
- 离别在明朝:离别将在明天。这里的“明朝”指的是未来的一天,而“离别”则是诗人心中所担忧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浪漫而略带忧愁的画面。诗人通过对七夕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七夕的美丽与哀愁共存的特点。诗中的“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将月亮和云彩拟人化,赋予了它们生动的形象和情感,使得这个节日充满了奇幻和诗意。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金冠在水中摇曳、玉佩因风而动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七夕夜晚的美丽和浪漫。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种美好之中,而是通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等句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离别的忧虑。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整首诗既有浪漫的诗意,又不乏现实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