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春风至,阳和似不均。
病身空益老,愁鬓不知春。
宇宙成遗物,光阴促幻身。
客游伤末路,心事向行人。
道薄犹怀土,时难欲厌贫。
微才如可寄,赤县有乡亲。

【注释】

  1. 早春:指春天刚刚来到的时候。书情:寄给朋友的书信中表达自己的感情。河南:今河南省,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之一。崔少府:指崔日用。
  2. 阳和(yáng hé):温暖的气息,喻指春天的气息。不均:不均匀的意思。
  3. 病身:身体虚弱。老:年老。
  4. 愁鬓(chui nīn)不知春:形容因忧愁而衰老,头发已白。
  5. 宇宙:指天地万物,这里比喻世事。遗物:遗留的东西,这里泛指世间的一切。
  6. 光阴:时光,也指日月星等。幻身:虚化了的身体,这里比喻世事如梦幻一样。
  7. 客游:漂泊在外的旅行。伤末路:伤怀于自己人生的道路已到尽头。
  8. 心事向行人:心里的话想要告诉别人,这里指崔日用。
  9. 道薄:指仕途之路狭窄。犹怀土:仍然怀念家乡。
  10. 时难:指政治形势不好,国家混乱。欲厌贫:希望摆脱贫困。
  11. 微才:微小的能力或才能。可寄:可以寄托的地方。赤县: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这里用作代称,表示天下。
    【赏析】
    《早春书情寄河南崔少府》是王维在长安初仕时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时王维在京城长安任监察御史。这首诗写他初到长安时对洛阳亲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首句“春日春风至”,描写了春天的到来和温暖的天气。然而第二句“阳和似不均”却透露出诗人的忧虑和不满,认为这种温暖的气息并不均匀地洒在大地上,暗喻朝廷的政治并不清明,使得人们感到困惑和不安。
    第三句“病身空益老”,诗人用“病身”和“老”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悲伤。由于长期的疾病,他感觉自己已经老了,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奋斗和追求。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愁鬓不知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因为忧愁而变白的头发,无法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最后两句“宇宙成遗物,光阴促幻身”,诗人将整个宇宙看作是遗留下来的物体,而时间则是虚幻的身体,用来比喻世事如梦,人生短暂。这里的“遗物”和“幻身”都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春天的到来、温暖的气息、疾病的痛苦、白发的无奈以及人生的无常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迷茫。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