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长沙东上船,思量此事已千年。
长春殿掩无人扫,满眼梨花哭杜鹃。
【注释】
吟:诗,诗歌。长沙: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之“西”字,借指长安;东上船:指乘船从长安出发去洛阳。长春殿:唐玄宗时所建避暑离宫。掩无人扫:指长春殿荒凉冷落无人打扫。杜鹃:即子规,常在春末鸣叫,声悲切,古人常用来表达离别时的伤感。
【赏析】
本诗为杜甫所作《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中的一首。
前两句写诗人由长安到洛阳的行踪。首句点明诗人是从长安出发去洛阳,第二句点出此行的目的是思念友人。
“长春殿掩无人扫”,是说昔日长安的长春宫如今荒凉冷落,没有人打扫庭院。这一句是诗人的想象,也是对往昔繁华情景的追忆。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因怀念旧友而引起的伤感之情。
后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第三句是说看到满眼梨花,听到杜鹃啼叫,不禁伤心落泪。第四句紧承第三句而来,进一步说明自己之所以流泪的原因是因为想到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太久了。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于761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作于洛阳。当时杜甫已经五十四岁,正是人生中最为壮盛之时。然而,他此时却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大半生的长安,去一个陌生的洛阳定居。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感到十分难过,于是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