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朝轩冕冠乾坤,四海皆推圣最尊。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旧是龙门。
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首
注释:
- 多朝轩冕冠乾坤:在朝廷中担任了很长时间的官,头顶着尊贵的冠冕,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四海皆推圣最尊:在四海之内都被推举为最尊贵的人。四海,指天下;推举,推崇;圣最尊,最高的尊重。
-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旧是龙门:比喻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曾经像楚国的卞和一样被认为拥有宝玉般的价值,而现在依然是龙门之下,即仍被看重,有如龙门一般的存在。
- 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形容宴会的气氛欢快热闹,如同高高的天空中飘动的云彩;城掩鼙收,指战事停止,城市安静,战争带来的混乱和喧嚣已经消失。
-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常怀念那些无辜的百姓,就像对待初生的婴儿一般,希望他们能得到国家的照顾和恩惠。
第二首
注释:
- 讲德陈情:表达自己对道德和情感的看法和诉求。
- 上淮南:向淮南的李府君(李仆射)表达敬意。
- 多朝轩冕冠乾坤:与上一句相同,表示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四海皆推圣最尊:再次强调自己的崇高地位。
- 楚玉已曾分卞玉:继续使用典故,比喻自己的才能和贡献。
- 膺门依旧是龙门:表示自己依然受到重视,犹如龙门之下的人才。
- 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形容宴会的欢乐气氛和战争的结束。
-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再次提到对百姓的关怀和国家给予的恩泽。
第三首
注释:
- 讲德陈情:再次表达自己对道德和情感的坚持。
- 上淮南:向淮南的李府君表达敬意。
- 多朝轩冕冠乾坤:强调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 四海皆推圣最尊:再次强调自己在社会上的高度认可。
- 楚玉已曾分卞玉:继续运用典故,比喻自己的才能和功绩。
- 膺门依旧是龙门:表示自己依然得到尊重和重视。
- 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描绘宴会的盛况和战争的终结。
-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再次表达对人民福祉的关注和国家的恩典。
第四首
注释:
- 讲德陈情:继续表达自己对道德和情感的追求。
- 上淮南:再次向淮南的李府君表达敬意。
- 多朝轩冕冠乾坤:强调在政治领域内的成就。
- 四海皆推圣最尊:重申自己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 楚玉已曾分卞玉:继续使用典故,说明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 膺门依旧是龙门:表明自己仍然受到重视。
- 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描述宴会的欢乐场景和战争的结束。
-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再次表达对民众的关爱和国家给予的支持。
第五首
注释:
- 讲德陈情:再次表达自己对道德和情感的重视。
- 上淮南:向淮南的李府君表达敬意。
- 多朝轩冕冠乾坤:再次强调自己在政治领域内的地位。
- 四海皆推圣最尊:重申自己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 楚玉已曾分卞玉:继续使用典故,表明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 膺门依旧是龙门:表明自己仍然受到尊重。
- 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描述宴会的欢乐和战争的结束。
-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再次表达对人民的关怀和感谢国家的恩惠。
第六首
注释:
- 讲德陈情:再次表达自己对道德和情感的执着追求。
- 上淮南:再次向淮南的李府君表达敬意。
- 多朝轩冕冠乾坤:再次强调自己在政治领域的高位。
- 四海皆推圣最尊:再次重申自己的崇高地位。
- 楚玉已曾分卞玉:继续使用典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 膺门依旧是龙门:表明自己依然受到重视。
- 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继续描述宴会的盛大以及战争的结束。
-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再次表达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国家恩典的感激。
第七首
注释:
- 讲德陈情:再次表达自己对道德和情感的坚守。
- 上淮南:再次向淮南的李府君表达敬意。
- 多朝轩冕冠乾坤:重申自己在政治领域的地位和成就。
- 四海皆推圣最尊:再次强调自己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
- 楚玉已曾分卞玉:继续使用典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功。
- 膺门依旧是龙门:表明自己依然受到尊敬。
- 筵开乐振高云动,城掩鼙收落日昏:继续描绘宴会的气氛和战争的结束。
-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再次表达对人民的关怀和对国家恩典的感激之情。
总结
这些诗句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坚持和追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福祉的关注和对国家恩典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充满了对理想社会和个人价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