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
远梦亦羞归海徼,贫游多是滞边陲。
胡云不聚风无定,陇路难行栈更危。
旦暮唯闻语征战,看看已欲废吟诗。

【注释】

1.南走:指从南方来到陕西。2.杨朱:战国时人,主张贵生轻死,不事君主,逃于深山。3.岐(qí):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是秦岭的北支,因在岐山(今陕西省扶风县)之西,故称岐。4.海徼:海边边远地区,泛指边远之地。5.滞边陲:滞留在边境。6.胡云:古代对西域一带的称呼。7.陇路:指陇关至长安的道路。8.栈(zàn)危:高高的栈道。9.语征战:谈论战争之事。10.废吟诗:不再作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客居陕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注和忧虑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旅途中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心情。

首联“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诗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曾经多次迁徙,从南到西,心中充满了忧愁。他感叹自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激情,只能在岐山之西度过余生。这里的“杨朱”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全性保真”、“安贫乐道”。诗人通过引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感慨。

颔联“远梦亦羞归海徼,贫游多是滞边陲。”诗人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梦见自己远行海外,却感到羞愧不安;他认为自己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国家的命运,总是被滞留在边疆。这里的“海徼”指的是沿海地区的边缘地带,而“边陲”则是指边疆地区。诗人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颈联“胡云不聚风无定,陇路难行栈更危。”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他看到天空中的胡云变幻莫测,没有固定的形状,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感觉;他行走在陇路上,道路艰险,难以通行。这里的“胡云”和“陇路”都是诗人用来比喻国家形势的象征,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

尾联“旦暮唯闻语征战,看看已欲废吟诗。”诗人最后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常常听到人们谈论战争的事情,这让他感到非常痛苦。他甚至想要放弃写诗了,因为诗歌往往与战争联系在一起。这里的“旦暮唯闻语征战”,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记述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和忧虑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破坏,呼吁人们关注国家命运,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和平贡献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