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远别客西秦,怀旧伤时暗洒巾。
满野多成无主冢,防边半是异乡人。
山河再阔千馀里,城市曾经一百春。
闲与将军议戎事,伊兰犹未绝胡尘。

【注释】

  1. 成纪:今甘肃平凉县。书事:记述事情。二首:这里指两首诗。
  2. 东吴:三国时期的吴国,今江苏、浙江一带。远别客西秦:吴地与西秦国境相距遥远,故称远别。
  3. 怀旧伤时暗洒巾:怀念故乡,伤春悲秋之时,泪洒衣襟。
  4. 成:地名,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无主冢:无人管理的荒坟。
  5. 防边:防守边境。异乡人:远离家乡的游子。
  6. 山河再阔:指祖国疆土辽阔。再:又;千馀里:一千里。
  7. 城市曾经一百春:意思是说城市繁华的景象曾经历一百个春天。
  8. 伊兰犹未绝胡尘:指胡人的骚扰还没有结束,用伊兰比喻胡人,犹为借代。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边关的诗,抒发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关心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之情。
    前两句写诗人离开吴地,来到西秦,思念故乡,感叹年复一年,不觉中已是满眼泪水。“多成无主冢”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想到战乱之后,国土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是无人管理的荒冢。“无主冢”既指被战争摧残的土地,也指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这既是写实,也蕴含着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异乡人”既指那些从外地来防守边疆的士兵,也指这些士兵的家乡也饱受战祸之苦。“半是异乡人”,则意味着边关的守卫者大多是远离故土的游子。这四句诗把诗人的爱国情怀、忧民之心以及对战乱的感慨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后四句写边关景色的变化。诗人看到,祖国的山川河流已经再次变得辽远宽广,而昔日繁华的城市也已经历了百年风雨。然而,尽管国家已经收复了许多失地,但胡人的骚扰却仍然未曾结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何时才能平息的期盼,以及对胡人侵扰的担忧。
    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统一和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