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
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遰雨声。
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
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
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题郑侍郎岩隐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
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遰雨声。
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
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
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注释:朝退经常归隐,真正修炼的隐居之情。园林应该得到乐趣,岩石山谷自然命名。野外散步难以寻找寺庙,悠闲地吟咏很少有城市中的喧嚣。树木隐藏在深黑的山洞中,花朵照射着遥远的村庄明亮。海石分割了湖泊的道路,风吹动泉水的声音飘荡在雨声中。性情高尚怜悯散逸的人,官职达到后厌倦公卿的生活。架子上牵引着长长的藤蔓,台阶旁生长着嫩绿的竹笋。通往青色大门没有来访的客人,紫色阁楼中有前来的黄莺。在外界之外身体虽然隐居,心中依然关注着本应有的清净。最终很难依靠这样的境界,坐着躺着避开朝廷的权力和地位。赏析:这首诗以诗人对郑侍郎岩隐生活的喜爱之情作为主线,表达了诗人想要效仿郑侍郎追求隐居生活的愿望,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含蓄。诗人通过对郑侍郎隐居生活的描绘和自己的向往之情,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志向和情感,也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