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清光不向此中见,白发争教何处生?
闲地占将真可惜,幽窗分得始为明。
殷勤好长来年桂,莫遣平人道不平。
《中秋月》
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清光不向此中见,白发争教何处生?
注释:
- 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情感和看法,认为月亮在秋天时分格外清晰明亮。
- 次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月亮在秋天时分的清晰度。
- 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
- 关键词“清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 “白发”指人的白头发,象征着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 “争教”是一种反问的语气,用来表达诗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 “平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普通人,意味着普通人难以理解或感受这种情感。
赏析: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律诗,描绘的是中秋节夜晚的景象及其引发的思绪。整首诗歌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首句中的“蟾宫”指的是月亮中宫,而诗人似乎在说月亮在秋季特别清澈,这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叹。第二句进一步将月亮的美丽与秋天的清新联系起来,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效果。第三、四句则转入对个人情感的描述,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岁月带来的沧桑感。最后一句用“平人”一词强调了诗人的感受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畴,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哲思性。总体而言,《中秋月》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