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何所愁,愁见鬓毛白。
白更何所愁,愁见日逼迫。
移向东岱居,配守北邙宅。
何忍出此言,此言伤老客。
【注释】
- 诗三百三首:这里指《古诗十九首》。
- 何所愁:何处忧愁?
- 白更何所愁:头发变白,还有什么可忧愁的?
- 日逼迫:年华渐逝。
- 东岱居(di):泰山。东岳庙所在地。
- 北邙宅:洛阳以北的大坟墓,即终南山。
- 老客:老年人。
【译文】
少年的时候没有什么忧愁,但见到自己头发变白了,就感到忧愁了。
头发白了还有什么事可忧愁呢?只是看到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岁月催人老而已。
于是便把家搬到了东岳庙附近,与妻子住在一起,守着这一片墓地。
可是现在,我实在不忍心这样说啊!这些话听起来像是伤害到了我这个年迈之人的心。
【赏析】
此诗为作者抒发晚年感慨之作。诗人以“白发”为题,写自己年老多感。开头二句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后二句则通过对比,写出自己因鬓发已白而引起的忧愁和无奈之情。全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愁。
“少年何所愁,愁见鬓毛白。”这是说少年时没有什么忧愁,但看到自己的头发变白了,就感到忧愁了。这里用反诘的语气,表现出少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青春逝去的无限惋惜。然而,这种无忧无虑的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会逐渐老去,而青春的容颜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当鬓发变白之时,人们自然会陷入无尽的忧愁之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反应,也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白更何所愁,愁见日逼迫。”在这里,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白发所引起的忧愁。头发变白不仅仅是衰老的标志,更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一种警示。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要让青春白白地流逝在岁月的长河中。同时,它也让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逐渐老去,而青春的容颜也会随之消失。这种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让每个人都感到无奈和痛苦。
“移向东岱居,配守北邙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为了适应生活节奏而做出的选择:搬到东边的泰山脚下居住,以远离喧嚣;同时,也选择在洛阳以北的邙山安家落户,以陪伴妻子度过余生。这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无论在哪里居住,都无法真正摆脱时间的摧残和生活的琐事。然而,这也是为了寻找一个更为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照顾妻子和陪伴她度过余生。
“何忍出此言,此言伤老客。”最后一句诗则是诗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和自省。他意识到自己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一种伤感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伤害了自己这位年迈之人的心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因此,他决定不再说出这样的话,以免再次伤害到自己和读者的心。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