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愁难遣,斯言谓不真。
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
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诗句翻译:

闻道愁难遣,斯言谓不真。
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
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注释与赏析:

  1. 闻道愁难遣,斯言谓不真
  • “闻道”指听闻、得知,”愁”指忧愁,”难遣”表示难以排解。整句表达的是诗人听到人们常说的“忧愁难以摆脱”时,感到这种感叹还不够真实。
  •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世间常说的忧愁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不满和对真理的追求。
  1. 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
  • “昨朝”指的是过去的日子,”今朝”即今天。”趁却”意为驱赶或摆脱。”又缠身”则意味着困扰不断回到身边。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过去已经摆脱了某种困扰,但今天却再次面临类似的问题。
  • 这两句诗揭示了人生中常有的矛盾:虽然努力摆脱过去的困扰,新的困难却接踵而至。
  1. 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
  • “月尽”指月亮落下,象征夜晚结束;”愁难尽”意味着忧愁无法完全消除。”年新愁更新”则是指每年都有新的忧愁产生。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无尽忧愁的无奈感受,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忧愁不断涌现的现实。
  1.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 “席帽”是一种轻便易携带的帽子,这里用来比喻临时的避难所。”元是”意为原来、本来。整句的意思是在临时避难所中,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经常被忧愁困扰的人。
  • 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心境转变,从一开始的逃避到后来的直面内心的忧愁。

《诗三百三首》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寒山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