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浊滥处,罗刹共贤人。
谓是等流类,焉知道不亲。
狐假师子势,诈妄却称珍。
铅矿入炉冶,方知金不知。
《诗三百三首》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浊滥处,罗刹共贤人。
谓是等流类,焉知道不亲。
狐假师子势,诈妄却称珍。
铅矿入炉冶,方知金不真。
}
{诗句翻译及注释:
**译文:**
“唉,那些在世间混迹的恶人啊,竟与道德高尚的人为伍。”
“他们自认为是同类,但又有谁会真正与他们亲近呢?”
“狡猾的狐狸借狮子之威欺压众生,却自称为珍宝。”
“当铅矿经过冶炼成为金属时,真相才显露出来,真正的金银都是经过提炼的。”
**注释:**
- **罗刹**:指恶劣之人,常与善人并称。
- **师子**:狮子的别称,这里用以比喻恶人的势力。
- **诈妄**:欺骗和虚伪。
- **铅矿入炉冶**:比喻经过考验和磨练,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 **金不真**:表示真正的价值或意义需要时间、经历等沉淀才能真正显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恶人和善人的行为,揭示了社会中的虚伪与欺骗。寒山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要警惕表面的华丽与虚假,坚持真理和真实的价值。
**评析:**
寒山作为唐代的一位隐世诗人,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和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此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通过对恶人的讽刺,寒山呼吁人们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追求真实与善良的价值。
**写作背景:**
《诗三百三首》创作于寒山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恶人与贤者的对立,以及对铅矿冶炼过程的象征性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寒山的《诗三百三首》不仅是一首诗歌集,更是一幅反映社会现状和人性深度的画卷。它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理想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