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娶少妇,发白妇不耐。
老婆嫁少夫,面黄夫不爱。
老翁娶老婆,一一无弃背。
少妇嫁少夫,两两相怜态。
【注释】
《诗三百三首》:指《诗经》。《毛诗序》说,“《关雎》、《葛覃》、《鹊巢》、《桑中》,皆淫奔者也”。后因以“诗三百”泛指《诗经》中的男女爱情诗。
老翁娶少妇: 老汉娶年轻媳妇;老翁,年老的男子;娶,娶亲。
发白妇不耐: 头发白了而妻子却受不了这种婚姻。发,这里作动词用,表示年纪大了的意思;耐,忍耐;老翁娶少妇:老年男子娶年轻的女子为妻;发白:头发变白;妇不耐:妻子不能忍受这种婚姻;老翁娶少妇:年老的男子娶年轻的女子为妻;发白:头发变白;
老婆嫁少夫,面黄夫不爱: 年轻妻子嫁给年轻的丈夫;面色发黄,表示她不喜欢这个丈夫;夫,丈夫。
老婆嫁少夫:年轻妻子嫁给年轻的丈夫;面黄:面色发黄,表示她不喜欢这个丈夫;夫不爱:丈夫不疼爱。
一一无弃背:一个也没有抛弃背信弃义的人。
一、二两句是说,老汉娶年轻妻子为妻,虽然妻子老了,但自己还健在,没有背信弃义的人;年轻妻子嫁给年轻的丈夫,尽管年龄悬殊,但她没有背信弃义的人。
两两相怜态:相互怜悯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夫妻之间恩爱和矛盾冲突的诗。它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夫妻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婚姻关系中的矛盾现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给人们造成的精神痛苦。全诗共四句,每句都用一至二字的短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诗经》中有一首叫《葛覃》,其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写的是一位新娘对丈夫的埋怨,认为新郎迟迟不来接亲,是自己的错,应该由我来责备,而不是你发火。这首诗与这首《诗三百三首》一样,都是描写婚外情的。
第一句写老年夫妻恩爱,“老翁娶少妇,发白妇不耐”。这里的“老翁娶少妇”是指老汉娶年轻媳妇,这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因此用“不耐”来表达他们之间的矛盾。这里用“发白”形容妻子的头发变白了,暗示了她年纪已经大。
第二句写年轻妻子嫁到年轻丈夫家,但是面色发黄,表示她不喜欢这个丈夫。这里的“面黄”是形容她的脸色不好,可能是因为她的婚姻生活不幸福。而“夫不爱”则表明她的丈夫并不关心她。
第三、四两句则是说,老年夫妻之间没有背信弃义的人,年轻妻子也不愿意嫁给一个不懂得珍惜她的男人。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年龄段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封建礼教给人们造成的痛苦。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