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
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
七宝镇随身,庄严甚妙好。
一朝福报尽,犹若栖芦鸟。
还作牛领虫,六趣受业道。
况复诸凡夫,无常岂长保。
生死如旋火,轮回似麻稻。
不解早觉悟,为人枉虚老。
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
转轮王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一位神祇,他拥有无尽的财富和力量,象征着无上的荣光与权力。他的千子围绕在他的身边,象征着他的权威与影响力无处不在,无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
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
这里的“十善”是指佛教的十种基本道德规范,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香、不歌舞、不穿华丽衣服、不贪着五欲六尘等。通过践行这些道德规范,人们可以净化心灵,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而“四天”则代表着四种境界,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在佛教中,这四种境界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命形式和存在状态。通过修炼和修行,人们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超越轮回,获得解脱。
七宝镇随身,庄严甚妙好。
在佛教中,七宝被认为是最珍贵的宝物,它们分别是金、银、琉璃、砗磲、赤珠、玛瑙、真珠。这些宝物象征着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与欲望。然而,佛教认为真正的美好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心灵的净化与觉醒。因此,即使佩戴着七宝之身,也不如内心得到升华更为珍贵和美妙。
一朝福报尽,犹若栖芦鸟。
福报是指人们所积累的一切善行与功德的总和。当一个人的所有福报耗尽时,就像失去了栖息之所的芦鸟一样,失去了依靠和庇护。这意味着无论人们曾经多么富有和成功,最终都将面临失去一切的命运。因此,佛教教导人们要珍惜当下,及时行善积德,以免未来面临困境和不幸。
还作牛领虫,六趣受业道。
牛领虫是指牛脖子上的寄生虫,它们寄生在牛的身上获取养分和能量。在这里,它们象征着那些依附于别人、依赖他人生活的人。这些人往往没有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能通过他人的帮助来生存和发展。而“六趣受业道”则是指六道轮回中的六种途径,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修罗道、人道、天道。这些途径都是众生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而不断轮回的过程。因此,佛教教导人们要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和依附,培养自己的独立和自主能力。
况复诸凡夫,无常岂长保。
这里的“诸凡夫”指的是所有凡人,包括男女老少等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他们生活在无常的世间,面临着生老病死、富贵贫贱等各种变化和挑战。佛教认为,这些现象都是无常的,它们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不要过于执着于物质和名利。
生死如旋火,轮回似麻稻。
生死是指生命的开始和结束,它伴随着生老病死的过程。而“旋火”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短暂,就像火焰一样在瞬间燃烧殆尽。而“麻稻”则代表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状态,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和变迁。这两种比喻都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因此,佛教教导人们要有正确的生死观和轮回观,不要过于迷恋世俗的欲望和追求,而是要关注内心的成长和提升。
不解早觉悟,为人枉虚老。
这里的“早觉悟”是指在人生早期就明白道理并付诸实践的过程。而“为人之枉虚老”则是指那些在人生中迷失方向、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的人。这些人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是随波逐流地度过一生。因此,佛教教导人们要及早觉醒自己的智慧和觉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不要被世俗的欲望所迷惑和拖累。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和充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