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霭尽无林色,喧馀有涧声。
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月光如洗,照在云居寺的屋顶上。
虚阁披衣坐,寒阶踏叶行
诗人坐在空荡荡的阁楼里,脚下踩着落叶。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在这深夜,只有星星点点的光亮,只有圆月高悬在天边。
霭尽无林色,喧余有涧声
周围的树林都隐没在薄雾中,唯有山涧传来潺潺水声。
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只有这忧愁和怨恨的事情,随着晨光的到来而消散。
注释:虚阁:空旷的阁楼。帔(pī)衣:披着长袍,指穿着宽大的僧袍,表示悠闲自得。“空阁”与“虚阁”,一实一虚,形成对比。
寒阶:寒冷的台阶。“寒”字写台阶之冷,更衬出人之情意绵绵。踏叶行:脚踏落叶而行,形容夜晚行走时发出的声响。
众星:无数繁星。“众”字写出了星空之辽阔、繁多。“中夜”指半夜时分,点出时间的晚。“少”字写出了星辰寥落的景象,衬托出夜色之幽寂,突出了诗人的孤独。
圆月:皎洁明亮的月亮。“明”字既描绘了月亮的光辉,又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明亮,乐观向上。
霭:雾气。“无林色”表明四周一片漆黑。“喧余”表明除了溪涧之外,其他的声音都已消失。这里的“余”字写出了诗人听觉上的感受。
涧声:涧水之声。“涧”字指出了流水声的来源,同时也暗示了环境之美。“有”字表明涧水之声依然存在,只是被前面的静谧所掩盖。这里的“有”字不仅写出了声音的存在,还写出了声音的细微和悠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只应:只能如此,无法改变的事实。“愁恨”一词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事”字既指诗人心中所思之事,也是指诗人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还逐晓光生”中的“逐”字表现出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变化,使得诗人心中的烦忧也随之消散。这里的“生”字不仅写出了烦忧的消解,还给人一种新的希望和期待的感觉。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如“虚阁”、“空廓”、“寒阶”、“众星”、“圆月”、“霭尽”、“无林色”等,都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也非常优美,如“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涧声”、“晓光生”等,都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