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
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
肉视具僚忘匕箸,气吞同列削寒温。
当时谁是承恩者,肯有馀波达鬼村。
《题李卫公诗二首》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全诗注释:
- 蒿棘深春卫国门:蒿草荆棘丛生,春天时节守卫国家的门。
- 九年于此盗乾坤:在这里度过了九年的时光,如同盗取了天地一般。
- 两行密疏倾天下:密信如雨般倾泻天下,影响深远。
- 一夜阴谋达至尊:一夜之间的阴谋达到了皇帝。
- 肉视具僚忘匕箸:看到同僚时忘记了吃饭,形容权力对人的极大诱惑。
- 气吞同列削寒温:气势可以压倒同僚,甚至改变他们的体温。
- 当时谁是承恩者:当时的谁有幸得到皇帝的恩宠。
- 肯有馀波达鬼村:难道还有余波能够影响到偏远的村落吗?
- 作品赏析:
- 历史背景:温庭筠生活在唐朝中后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宦官专权的时代。李卫公即李隆基,是唐玄宗的名字。温庭筠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
- 艺术手法:整首诗运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权力和道德的双重批判。
- 情感表达:诗歌中充满了对权势的厌恶和对社会不公的批评。通过对“贼乾坤”、“龙须无路攀”等词的使用,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 评析与写作背景:
- 评析:温庭筠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他不仅关注个人的遭遇,更关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种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温庭筠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权力的警惕和对道德的追求。
《题李卫公诗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篇揭示社会问题和政治现实的檄文。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温庭筠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