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流浅,外物无重轻。
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
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
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
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
贞隐谅无迹,激时犹拣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抓住关键句,如“物有厌常而反”等。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映衬、动静结合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诗前四句写兰草的生长,后六句写诗人对赏花者的感慨。

首联点出“得”字,表明诗人自西滨得到几株兰草移于庭中,已经过了一年,现在长势旺盛。

颔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用“未始以芳草为遇矣”,表达了自己对那些欣赏、赞美兰草的人的看法。他认为这些人只是看到了兰草生长茂盛的一面,却忽略了兰草被移来移植去,终无安身之地的事实;他们只看到兰草芳香清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根须深扎地下,所以虽然兰草生长茂盛,但终究不能长久。

颈联承接“赏本殊致”而来,指出赏花者都是外物观照,并不真正懂得兰花的高洁和坚韧。

五、六两句紧承上文而来,诗人进一步说明他之所以如此看重兰花,是因为自己一直认为兰花的品性与自己的性格相同。

尾联由己及人,诗人指出:兰花虽然能够忍受环境的恶劣,但是当它被移来移植去时,始终得不到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就像在林间山涧里生长的兰花一样,虽然美丽但却无法得到欣赏。因此诗人发出感叹:我之所以喜欢兰花,并不是因为它受到人们的赞赏和赏识,而是因为我自己经常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而外物对我并没有轻重之分,这正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答案】

①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既逾岁而芃然蕃殖。②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为遇矣因悲夫物有厌常而反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③吾常有流浅外物无重轻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④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⑤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⑥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贞隐谅无迹激时犹拣名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