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
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
神仙天下亦如此,况我戚促同蜉蝣。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
哀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狐狸游。却思皇坟立人极,车轮马迹无不周。
洞庭张乐降玄鹤,涿鹿大战摧蚩尤。知勇神天不自大,风后力牧输长筹。
襄城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
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桥山(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游览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忧虑。
首句“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描述了黄帝时代的历史长河。轩辕,即黄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感叹黄帝时代的结束和时间的流逝。
第二句“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终将逝去,只有天地依然存在,永恒不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有限、历史永恒的感慨。
第三句“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描述了作者到达桥山的过程。这里的“中部”可能是指桥山附近的地区,“渠搜”则可能是一个地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桥山的好奇和探索。
第四句“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描绘了桥山的壮丽景象。桥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是一座古老的山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桥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第五句“神仙天下亦如此,况我戚促同蜉蝣”,表达了作者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即使是仙人,也逃不过生死,就像蜉蝣一样短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慨和对超凡脱俗的追求。
第六句“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些穿着华丽的服饰的人死后,他们的遗骸又该如何处理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无常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第七句“哀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狐狸游”,描绘了桥山周围的自然景色。牧童的嬉戏声、狐狸的游动等场景,都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第八句“却思皇坟立人极,车轮马迹无不周”,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对于过去的怀念。他想到了黄帝的坟墓,以及那些曾经发生过战争的地方,都留下了车轮和马蹄的痕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对过去的缅怀。
第九句“洞庭张乐降玄鹤,涿鹿大战摧蚩尤”,描绘了古代的战争场面。这里提到的洞庭和涿鹿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地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战争和英雄的敬仰之情。
第十句“知勇神天不自大,风后力牧输长筹”,表达了作者对于智慧和勇气的看法。他认为智慧和勇气并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通过努力和实践得来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肯定和赞美。
第十一句“襄城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描述了作者在襄城的遭遇。他迷路了,向一个小男孩求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迷路和困惑的无奈和对他人的关爱。
第十二句“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表达了作者对于寻求真理和追求名利的态度。他认为追求名利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应该专注于修炼和提升自己的境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目标和价值的认识。
第十三句“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描绘了黄龙飞走的情景。这里的“黄龙”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代表着吉祥和权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和人生的感叹。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对桥山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忧虑,更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