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
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
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籍。
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
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
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
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悲风扬霜天,穗帷冷尘席。
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
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
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
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
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
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
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
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
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八月十五日读《唐历天宝以来追怆故事》时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唐朝灭亡的悲痛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句如下: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
注释:在八月五日这一天,我在中部官舍阅读了唐朝自天宝以来的追怆故事。我打算寻找关于国家的事情,静静地阅读柳芳编撰的历史。
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
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籍。
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
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
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
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注释:八月五日那天,我打开书页时突然感到激动。正值天宝末年,我坐在座位上沉思往事,深感遗憾。回想当年圣明的皇帝留下的遗祸,祸患就在身边。杨国忠和李林甫掌权,贪污腐败日益严重。燕州、幽州的少数民族乘机发动叛乱,百万大军奋力抵抗。两河流域被战火笼罩,长安和东都洛阳变成了废墟。活着的人为了生存而努力,死去的人却永世不能复生。肃宗传位给太子后,国家接连遭受外患。天下安定后,皇帝下令铸造铜鼎,作为国家的象征,继承前代的事业。万国都在哀悼唐朝的覆灭,悲哀的情感震动了边远地区的人。从这年开始,每年的千秋节,不再用金石乐器演奏音乐以示哀思。秋风起时,露水沾湿了帷帐,尘埃满席。那些在太平年间逝去的老人,如今只能在东西两边流浪为客。他们常常给我诉说这些往事,我的泪水滴落在衣袖上。更靠近塞外的边疆,哀伤的乐曲也随风而来。我端坐在桌子旁边观看着陈文公所撰的《文纪》,心里非常不痛快。花萼池畔,曾经是繁华的景象,如今温泉边的树木依然翠绿如初。华丽的宫殿已成烟云,梨园里风雨交加,隔绝了歌舞的声音。宫女们提着露水装的水囊,金镜也被雨水打湿了。昔日欢乐的日子已经成为惨痛的回忆。神仙般的生活难以追求,剑上的玉玺已经被岁月磨平,布满了灰尘。永恒的遗憾一直延续到泰山陵墓的小路旁。
”`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856年8月5日于中部官舍阅读《唐历天宝以来追怆故事》时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唐朝灭亡的悲痛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杜甫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