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不俟召,收采献君门。
偶屈应缘数,他人尽为冤。
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
归去无劳久,知君更待论。
【注释】
初下第:初次落第。
名高不俟召:名声很高,不用召唤。待:等待。
收采献君门:收集起来奉献给君王的门前。
屈:委屈。
应缘数:命中注定。
他人尽为冤:别人都成了罪人。
新春:春天。
城外路:城郊的路。
水边村:水边的村庄。
知:了解。
【赏析】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前二句写其名噪京都、才高八斗而未得志的情况;后二句写其遭逢挫折,但仍然怀有远大抱负。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理趣。
首联点出“名高”二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羡慕和敬佩之情。他的朋友在京都名噪一时,才华出众,但是却没有受到重用,这让他感到十分惋惜和失望。因此首联就开门见山地写出了这一点,既点明了主题,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朋友的遭遇。他虽然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能力,但是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是因为他的命运已经注定,命中注定只能屈居人下,成为别人的牺牲品。这里既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也有对其命运的感慨。
颈联则转入描写友人的生活场景。他在城外的道路上独自行走,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而在水边的村庄里,他又找到了新的寄托。这里的“新春”和“旧隐”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新春代表着新的机会和希望,旧隐则代表着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两种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尾联则是对友人的劝勉。诗人认为,尽管现在他还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如果能够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他会取得成功。因此,诗人鼓励朋友继续努力,相信他一定能够再次迎来辉煌的时刻。这里的“劳久”和“更待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也体现了诗人自己的自信和坚定。
这首《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志向。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