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送友人游河东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译文:
在黎明的微光下,我停下车马,点起一支小蜡烛,准备给即将离去的友人送行。听到他的话语,我心中不禁感到有些悲伤。路途遥远,充满了战争和冲突,故乡也远离了,每年都面临着饥荒的困扰。湖面上晴朗的天空中,偶尔能见到成群的大雁飞翔;而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在槐树下的驿站里,却听不到蝉鸣声。不要放纵自己长时间停留在这里,因为在东南方向,你将收到一封特别的家书,那是来自远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
注释:
- 停车(停止行车):指停下车来。晓烛(凌晨的蜡烛):清晨时分点起的小蜡烛。前(即“之前”、“先前”):表示时间上的关系。几(几乎、将要)潸然(泪流满面的样子):形容泪水将要流下来的样子。干戈(兵器):泛指战争。日(日子): 指一天天过去的日子。遥(遥远): 指远离家乡。饥馑(hù jǐn): 饥荒。湖波(湖水):水面波动。晴见(晴朗时看见)雁:大雁在晴朗天空中飞翔。槐驿(qiái yì):古驿站名。晚无蝉(晚上没有蝉鸣):傍晚时分没有蝉鸣声。经时住(长期停留): 长时间停留在某个地方。东南(东边的南面): 指南方。书信偏(书信偏于一边):信件偏向于某一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祝福。首句以“停车晓烛前”描绘了一个清晨送别的场景,通过点起小蜡烛,为友人送行,表达深深的惜别之意。第二句“路去干戈日”,则揭示了离别的原因,即道路漫长且充满战争和冲突,暗示着离别的艰难和无奈。第三句“乡遥饥馑年”,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背景,家乡远离、每年都面临饥荒的困扰,展现了离别的苦楚和艰辛。第四句“湖波晴见雁”,则描绘了晴空万里时湖面上大雁自由飞翔的景象,寓意着友谊长存、相隔千里却心心相印。最后一句“槐驿晚无蝉”,则表达了离别时的宁静与和谐,傍晚时分没有蝉鸣声,寓意着离别后的生活平静而美好。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离别原因及背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祝福,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