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千回舞,莺声百啭歌。
还同异方乐,不奈客愁多。

【注释】

剡溪看花:以剡溪之花来比喻自己。

千回舞:指花落的纷乱景象。

还同异方乐:指诗人在异乡所听到的乐曲与故乡不同。

不奈客愁多:意为“怎能忍受客中多日的忧愁”。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

首句写景。“花落千回舞”是说花落得纷繁杂乱,仿佛有千回万转的舞蹈。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落花喻为跳舞的人,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花落的景象;“莺声百啭歌”则是说黄莺啼鸣的声音,好像在唱歌一样,十分悦耳动听。这里用声音的高低起伏来表现莺声的美妙;“莺声百啭歌”四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写出了莺声的美妙,又暗示了时令正是春天,所以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意境。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景物的美丽,而且寄寓着作者的思乡之情。一个“还同”和一个“不奈”,将诗人那种身在他乡而心恋家园、身在客中而情系故土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作品。郑畋(813—856),字表光,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唐朝诗人。大中五年登进士第,授弘农尉。咸通三年(862)迁监察御史。六年,拜中书舍人。僖宗乾符元年(874)入为给事中、御史中丞。四年,拜右仆射同平章事。乾宁元年(894),罢为左仆射同平章事,加检校太保。次年卒,年六十二。郑畋一生官运亨通,仕途顺利,曾任多个重要职务,但因得罪宦官而多次被贬谪,晚年更是流寓他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郑畋的诗歌创作成就很高,风格雄浑豪放,语言朴实流畅,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多变,尤以咏史诗见长。郑畋的许多作品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流传甚广,如《题岳阳楼》、《汴州乱离行》、《送李秀才》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