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高室古松寒,松下仙人字委鸾。
头垂白发朝鸣磬,手把青芝夜绕坛。
物像自随尘外灭,真源长向性中看。
悠悠万古皆如此,秋比松枝春比兰。
注释:
- 寂寥高室古松寒,松下仙人字委鸾。
- 寂寥:寂静空旷,这里形容高耸的房屋。
- 古松寒:指高耸的松树在寒冷中显得更加清冷。
- 仙人:道士自称。
- 字委鸾:指道士写字时,笔尖落在纸上,仿佛鸾鸟展翅般优雅。
- 头垂白发朝鸣磬,手把青芝夜绕坛。
- 头垂白发:形容道士头发斑白,形象老态。
- 朝鸣磬:早晨敲击磬的声音。
- 夜绕坛:夜晚绕行坛场,进行宗教仪式。
- 物像自随尘外灭,真源长向性中看。
- 物像:指世间万物的形象。
- 自随尘外灭:指一切事物都随着尘埃而消失。
- 真源:真正的本性。
- 长向性中看:长久地从内心审视和理解。
- 悠悠万古皆如此,秋比松枝春比兰。
- 悠悠万古:悠久的历史。
- 此:代指前四句的内容。
- 秋比松枝春比兰:用比喻的方式赞美松树和兰花的坚韧不拔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庐山道士的生活场景和他们的精神风貌。首联“寂寥高室古松寒,松下仙人字委鸾”,通过描写高高的房屋和寒冷的古松,以及道士写字的姿态,展现了道士的孤独和高洁。颔联“头垂白发朝鸣磬,手把青芝夜绕坛”,则通过描写道士的白发和宗教仪式,传达了道士对信仰的坚守和内心的平和。颈联“物像自随尘外灭,真源长向性中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象无常和真理永恒的看法,强调了内心的修行和对真谛的追求。尾联“悠悠万古皆如此,秋比松枝春比兰”则是对前文内容的升华,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的品格,赞美了道士坚韧不拔、高洁纯净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