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如今屡请和,玉关边上幸无他。
欲知北海苦辛处,看取节毛馀几多。

【注释】

新种:指新种的边地。如今:指现在。屡请和:多次请求和亲。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幸无他:庆幸没有其他变故。北海苦辛处:指北方边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北海,泛指北方。节毛:指边地少数民族。馀几多:指数量不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创作的。当时唐朝与吐蕃之间战事不断,为了巩固边防,朝廷曾三次下诏令让少数民族入朝和亲,岑参对此十分关注,写下这首七言律诗予以反映。全诗语言质朴,直白如话,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句“新种如今屡请和”,写唐朝政府多次派使者到边境去与吐蕃讲和。“新种”即新近被征服的地区。“屡请和”,表示对和平的渴望。“玉关边上幸无他”,意思是说,边境上平安无事,吐蕃不敢来侵犯。“幸”,幸运。“幸无他”,意谓没有其他的变故。

中间两句是说:想要知道北方边疆的苦难,就看那里的老百姓有多少是少数民族吧!这里所说的“北海苦辛处”,是指北方边境地区,“北海”泛指北方地区,“苦辛”就是“辛苦”的意思,形容生活艰苦。

最后两句是说:想要知道北海地区的百姓有多少是被异族统治的少数民族,那就看看他们身上还剩下多少毛发吧!这里的“余几多”,意指还有多少。“看取节毛馀几多”,语出汉代王充《论衡·书虚》中的话:“人众者胜兵之本也,财多者霸王之基也。”岑参用此典意谓要想了解边境的实情,只要看一看那里的少数民族有多少人,就清楚了!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集中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统一、边疆安定的关注。

这首诗写得朴实无华,却能以简驭繁,把边地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对国家的忠心耿耿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