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目瞰秦坰,重阳坐灞亭。
既开黄菊酒,还降紫微星。
箫鼓谙仙曲,山河入画屏。
幸兹陪宴喜,无以效丹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和唐玄宗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远目瞰秦坰,重阳坐灞亭。 —— 远处眺望,俯瞰辽阔的秦国疆域,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时坐在灞水旁的亭子里。
既开黄菊酒,还降紫微星。 —— 已经开怀畅饮了黄色的菊花酒,还看到了从紫微宫(皇宫)降落的星辰。
箫鼓谙仙曲,山河入画屏。 —— 箫声与鼓声都熟悉了天上飘渺如仙人般的乐曲,山山水水仿佛都进入了那幅美丽的画卷。
幸兹陪宴喜,无以效丹青。 —— 很高兴能陪伴皇上参加这次宴会,但却无法用笔墨来描绘这种喜悦之情。
注释:
- 远目瞰秦坰:远处眺望,俯瞰辽阔的秦国疆域。
- 重阳坐灞亭:在秋天的重阳节时坐在灞水旁的亭子里。
- 既开黄菊酒,还降紫微星:已经喝下黄色的菊花酒,还见到了从紫微宫(皇宫)降临的星辰。
- 箫鼓谙仙曲:箫声和鼓声都很熟悉天上飘渺如仙人般的乐曲。
- 山河入画屏:山山水水仿佛都进入了那幅美丽的画卷。
- 幸兹陪宴喜:很高兴能陪伴皇上参加这次宴会。
- 无以效丹青:却无法用笔墨来描绘这种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他擅长五言绝句,此诗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皇权的和谐相处。
首句“远目瞰秦坰”,通过远望来展现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情感。第二句“既开黄菊酒,还降紫微星”则通过饮酒赏景来抒发作者的喜悦心情。第三句“箫鼓谙仙曲,山河入画屏”则是将天地间的景象比作一幅精美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赞美。最后一句“幸兹陪宴喜,无以效丹青”,虽然不能像画家一样用笔墨来描绘出眼前的美景,但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感。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王之涣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