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桥吟望汉阳城,山遍楼台彻上层。
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
疏钟未彻闻寒漏,斜月初沈见远灯。
夜静邻船问行计,晓帆相与向巴陵。
汉阳晚泊
傍桥吟望汉阳城,山遍楼台彻上层。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
译文
在桥边徘徊着吟咏眺望,汉阳城中的山峦层层叠叠。听到远处传来狗叫声,是邻居家的人在竹篱笆旁买酒。看到一只白鹤跟着一位僧人洗刷着岸边的苔藓。
注释
- 杨徽之:唐代诗人,字国宝,河南府洛阳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 “桥”:这里指的是古代的石桥。
- “汉阳城”: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古称江夏、沙羡、夏口等地。
- “山遍楼台”:意思是山上有层层叠叠的楼房。
- “犬吠”:指听到狗叫声。
- “竹篱”:竹子编成的篱笆。
- “沽酒客”:买酒回家的客人。
- “洗衣僧”:洗衣服的僧人。
- “疏钟未彻”:寺庙里的钟声没有完全消失。
- “寒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用来计时滴水的声音。
- “斜月”:月亮斜照。
- “夜静”:夜晚安静无声。
- “邻船”:旁边停着的船。
- “晓帆”:早晨的船帆。
- “巴陵”: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将汉阳城的山峦、楼房、犬吠声、洗衣僧等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诗句中流露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创作背景
《汉阳晚泊》是北宋时期诗人杨徽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据记载,这首诗是杨徽之在游览汉阳城时所作,当时他站在桥上望着远方的景色,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因此诗中的描写非常细腻,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杨徽之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汉阳晚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体现了杨徽之的文学才华,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