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城里日衔杯,每倚嵇康到玉颓。
桂苑五更听榜后,蓬山二月看花开。
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逐句对诗歌进行翻译,最后结合诗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以及手法等分析赏析即可。

这首诗是诗人在宴席上赠给同年的一首诗,全诗押韵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富有文采,读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

其一:帝尧城里日衔杯,每倚嵇康到玉颓。

“帝尧”即帝喾,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为上古帝王,名弃,字重华,号陶唐氏,有贤德之称。帝尧在位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他勤政爱民,以身作则。尧城位于今河南濮阳市南郊。《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尚书·尧典》:“(帝尧)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尧帝在位期间,禅让制度已行于天下,舜帝继承帝位后,尧帝退而隐居于岳山,故后世称岳山为尧城。“日衔杯”,太阳高悬,酒气袅袅,饮酒作乐。诗人用此意描绘了宴席上的热闹情景。诗人引用《庄子》中的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借以说明自己年老体衰、才华不再。“嵇康到玉颓”,嵇康,三国时期魏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画家,世称“竹林七贤”之首。据《晋书·嵇康传》载:“嵇康与阮籍共游于竹林之中,肆意酣畅……遂著《养生论》,详言养生之道。”诗人引用此句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为国尽忠的遗憾心情。

其二:桂苑五更听榜后,蓬山二月看花开。

“桂苑”,指唐代长安城内的皇宫园林,因栽有桂花而得名。诗人借用“桂苑”一词,暗喻自己的官场生涯。“五更”,古人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诗人用此表示自己在官场中勤勉努力,孜孜不倦。“蓬山”,指蓬莱仙山。《庄子·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入云,去之无迹,入水,去之无痕。……吾与汝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累?”诗人借用“蓬山”一词,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田园的愿望。“二月花开”,指春天到来之际,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之情。

其三: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垂名”即扬名,“垂”“名”古通用。诗人借用《周易·系辞下》中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句话表达自己希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为国家效力之意。“甲”指代官职、地位,“乙”指代平民百姓。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平民百姓的身份差别,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君王赏识、提升自己地位的愿望。“列姓”即同列姓氏,“列”指并列、排列。“如丁作鹤来”,借用《诗经·大雅·文王》中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仙鹤一样高洁脱俗的愿望。

其四: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

“大恩”,指君王给予的大恩。诗人借“大恩”二字表达自己渴望报答君王恩情之意。诗人借用《汉书·陈胜传》中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表达自己希望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永言”,即永远地、长久地。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永远不忘君王对自己的栽培之情。“交道”,这里指君臣关系。诗人借助《左传·成公三年》中的“子产曰:‘吾邑之美者……郑国之有圃田,楚之以赋与锦焉。’”这句话表达自己对君王忠诚耿耿的感情。最后两句诗人借用《论语·卫灵公》中的“君子一言以为重,驷不及舌;一言以为轻,驷不及舌。”这句话来强调说话的分量之重,以此表明自己将永远牢记君王对自己的教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宴席上赠给同年的一首诗,全诗押韵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富有文采,读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

首联中,诗人引用《庄子》中的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暗喻自己年老体衰、才华不再,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为国尽忠的遗憾心情。

颔联中诗人借用《庄子》中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田园的愿望。

颈联中诗人借用《周易》中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君王赏识、提升自己地位的愿望,同时希望自己能像仙鹤一样高洁脱俗。

尾联中诗人借用《汉书》中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永远不忘君王对自己的栽培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君王忠诚耿耿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