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自莓苔马迹重,石嵌泉冷懒移峰。
空垂凤食檐前竹,漫拔龙形涧底松。
隔岸青山秋见寺,半床明月夜闻钟。
谁能惆怅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
【题陈山人居】
犹自莓苔马迹重,石嵌泉冷懒移峰。
空垂凤食檐前竹,漫拔龙形涧底松。
隔岸青山秋见寺,半床明月夜闻钟。
谁能惆怅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
注释:
犹自莓苔:仍然长满莓苔。
马迹:指马蹄印。
石嵌泉冷:石头嵌入的泉水冷冽。
懒移峰:形容山峰巍峨,令人望而生畏,难以攀登。
空垂凤食檐前竹:凤凰在屋檐下吃竹。
漫拔龙形涧底松:随意拔出龙的形状在山涧底部的松树。
青山:远处的青山。
秋见寺:秋天可以看到寺庙。
半床明月夜闻钟:半夜听到钟声,但只看到半边床。
磻溪:指姜尚(姜子牙)钓鱼的地方,后来成为地名。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今古悠悠不再逢:时间流逝,古今之事无法再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隐者生活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隐者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以及与大自然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
“犹自莓苔马迹重,石嵌泉冷懒移峰。”这两句诗描绘了隐者居住环境的宁静与美丽。莓苔覆盖的小路、冷冽的泉水、高耸入云的山峰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又不失静谧的画面。这里的“马迹”指的是隐者曾经骑马出行的痕迹,而“懒移峰”则表达了隐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留恋。
“空垂凤食檐前竹,漫拔龙形涧底松。”这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隐者的生活细节。鸟儿在屋檐下啄食,松树被随意拔出,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蕴含着深意。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隐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
第三,“隔岸青山秋见寺,半床明月夜闻钟。”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对远方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秋见寺”和“夜闻钟”等词句,勾勒出一幅寂静而又庄严的画面。这里的“秋见寺”指的是秋天时能够看到寺庙的景象,而“夜闻钟”则表达了夜晚听到钟声的感受。这些画面既展示了隐者的孤独和寂寞,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谁能惆怅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慨。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在这里,诗人强调了人生中的美好时刻是无法复制和重现的,只有在回首往事时才能感受到那份曾经的温暖和感动。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环境的描绘、生活细节的展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以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含义和丰富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