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
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
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径赊。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
湘中赠张逸人
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
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
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径赊。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
注释:
羽衣:指道士的服装。零落:破败、残缺的样子。欹斜:歪斜、不正。
不自:不自己;不由自主。孤峰:一座独立的山峰。即:接近于。海砂:海中的沙粒。
曾为:曾经是。蜀山:四川一带的名山。成寓迹:在山中居住过。成:完成、结束。寓迹:寄居在山里,即隐居生活。
又因:又是因为。湘水:湘江的水。拟:准备、打算。营家:安家、定居。
鸣琴:弹琴的声音。坐见:坐着看到。燕子飞走后留下的空巢。没:消失。
曳履:拖着鞋子走路。吟忘:边走边吟咏忘却了时间。野径:乡村小路上。赊:遥远。
更爱:特别喜欢。扁舟:小船。宿:住宿。寒夜:寒冷的夜晚。芦花:芦苇的花絮。
赏析:
《湘中赠张逸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自然山水画面,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自己的高洁人格。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风格朴素,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首联两句,点出题旨,写诗人与友人相遇于湘江畔的情景。诗人一见到友人就感到惊讶,因为友人的衣着已经破旧不堪,帽檐歪斜,显得有些憔悴。这种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自己的处境。诗人用“不自”、“即”二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怜惜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之情。
颔联两句,进一步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情况。诗人曾经在蜀山隐居过一段时间,而友人又在湘水之畔准备安家立业。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颈联两句,诗人与友人一同漫步于湘江边,一边走着一边吟咏着诗句。诗人看到燕子飞走了留下空巢的场景,心中不由得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此时,诗人想到了故乡,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想到了那些关心自己、支持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诗人用“曳履”、“吟忘”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状态,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与友人一同欣赏湘江两岸的美丽风光。诗人看到了寒风中的芦花随风摇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诗人用“更爱”二字来表达自己对湘江风光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