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注释】

曾搜:曾经搜寻。通:同。神:指江神。地下:指地府。主:主人。若:如果。比,比喻。湘浦:指屈原的故乡,湖南湘阴县。灵均:即屈原,名平,字原。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隐居时期。作者在《自咏》中说:“年老世故薄。”可见他已厌倦了官场生活,于是便寄情山水以排遣苦闷。本篇就是写他在长江边观赏景物时所想到的“通神”和地府之事,并由此而感叹屈原的才华和遭遇。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这前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已经搜寻过了江上的景色,但仍然担心自己会因为迷恋这些景致而达到“通神”的境地,因此就更加感到自己与江水、江景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同时,他也在想象着地府里是否也有一位名叫屈原的人居住在那里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屈原的遭遇和遭遇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这种想象既表现出他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也显示出他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和思索。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这后两句则是将眼前的江景与屈原的遭遇进行比较,认为如果能够把江水的壮美与屈原的才华相比拟的话,那么两者之间就有着某种相似之处。这里的“离骚”,指的是屈原创作的诗歌;“自灵均”,则是指屈原本人。通过这样的比较,作者表达了对屈原才华的赞赏和对屈原遭遇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对长江景色的描绘和对屈原生平经历的回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它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