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
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释义】:
在泽国,到处都有芳香的野草,每年春天都长得很好。应该从屈原之后,更苦的是不能回家的人。
【注释】:
芳草:香草。
泽国多芳草:在水乡泽国,遍地都是芳香的野草。
年年:每年。
应从屈平后: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被排挤而投汨罗江自尽,因此诗人用“应从屈平后”指屈原死后,人们怀念他的情怀未已。
更苦不归人:屈原死后,他的理想和主张没有得到实现,反而更加痛苦了。后人用“更苦不归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赏析】:
这是一首吊屈原的诗。诗人借对芳草的描写抒发自己对屈原的哀思。
首句“泽国多芳草”,写泽国的自然环境。泽国,指水乡泽国。泽国的特点是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适于植物生长。因此,在泽国的土地上,到处都能见到茂盛的芳草。“泽国多芳草”,既点明了题意,又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第二句“年年长自春”,写芳草每年春天都长得很好。这句诗既表现了芳草顽强的生命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芳草的深厚感情。因为芳草总是在春天发芽、生长,所以诗人常用它来比喻美好的事物。第三句“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写屈原死后,他的理想和主张没有得到实现,反而更加痛苦了。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屈原投江殉职后,人们怀念他的情怀未已,常常在每年的端午节包粽子纪念他。第四句“更苦不归人”,进一步说明屈原死后,他的理想和主张没有得到实现,反而更加痛苦了。后人用“更苦不归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这首诗通过对芳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哀悼之情。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了泽国的自然环境,为后面的抒情作好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屈原的故事,表现了自己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