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
鹧鸪一声在何许,黄陵庙前烟霭深。
丹青欲画无好手,稳提玉勒沉吟久。
马蹄不为行客留,心挂长林屡回首。
湘江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
鹧鸪一声在何许,黄陵庙前烟霭深。
丹青欲画无好手,稳提玉勒沉吟久。
马蹄不为行客留,心挂长林屡回首。
【注释】
- 潇湘:泛指湖南一带的山水。
- 三月春:春天的景色。
- 柳条:指的是柳树的枝条。
- 弄日:形容阳光明媚的样子。
- 黄金:比喻柳树枝条的颜色。
- 鹧鸪(zhè gū):一种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 黄陵庙:相传是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的墓地,故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 丹青:绘画用的颜色和工具,借指绘画。
- 玉勒(lèi):古代用玉石装饰的车轴,这里指马。
- 沉吟久:长时间地沉思或默不作声。
- 长林:高大的树林。
【译文】
潇湘江边的三月春光明媚,柳枝在阳光照耀下摇曳生姿。
远处传来一阵鹧鸪的叫声,让人心生向往,仿佛看到了遥远的黄陵庙前的烟雾弥漫。
画家想要描绘这里的美景却找不到合适的画笔,只能稳定地握着玉制的马缰沉思良久。
马儿并不愿意留下,它的蹄子也不为远行的客人停留,只频频回首,留恋这片山林。
【赏析】
这首诗以潇湘江头的春天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界中柳树、阳光、鹧鸪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的“鹧鸪一声在何许”一句,不仅点明了鹧鸪的叫声,更通过鹧鸪的呼唤,引出了对遥远黄陵庙的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描述,将潇湘江头的三月春光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色之中。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柳枝与鹧鸪的鸣叫相联系,表达了对远方的牵挂和思念。
诗人还巧妙地利用了丹青、玉勒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