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注】峡中:指瞿塘峡。清秋三峡:指秋天的三峡,景色凄冷。
去:经过。
鸣鸟孤猿:指三峡中的各种禽鸟和猿猴。
乱石:水流湍急的地方有巨石露出水面,水声激越。
四时天色少晴云:一年四季天气多云雾。
溆(xù)口:小溪流经的山间平地。
氛氲(fēnyún):雾气迷漫。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三峡秋景的小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渲染出一种凄冷萧瑟的氛围;颔联描绘了三峡水急、石险、云雾多的特点;颈联写诗人傍晚泛舟于溪溆口,夜深人静时不禁思念起远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清秋三峡此中去”,开头便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季节,为后文描写三峡秋景作铺垫。三峡的秋天是凄凉的,此时此地,更是让人感到心凉意冷。“鸣鸟孤猿不可闻”,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氛围。这里,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宁静的春天与喧闹的夏天相对比,将明媚的春光与阴霾的秋日相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三峡秋天的凄凉之美。
诗人转向对三峡水势、地形特点的描写。“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这一联描绘了三峡水势汹涌、石险路陡的特点,以及四季多云雾、少晴天的景象。这里的“水声”指的是水流湍急时发出的声响,“乱石”则是指水流湍急处露出的巨石。诗人通过这两个关键词,生动地勾画出了三峡水势汹涌、石险路陡的特点。同时,这也为下文对三峡云雾多、晴天少的描写作了铺垫。
在颔联之后,诗篇直接切入主题,转而写诗人在三峡所见所感。“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在夕阳西下之时泛舟溪溆口时的感慨。夕阳西下,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而夜幕降临,则意味着黑夜即将到来。这种时间的转换,使得诗人的心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原本期待着夜晚的到来,但此刻却感到夜已深沉,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这里的“那堪”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黑夜的无奈,又透露出他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人用“夜永”二字来收束全篇,再次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累积。同时,“思氛氲”三个字则巧妙地将前面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三峡秋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同时,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诗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