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湘水白,霜落洞庭乾。
放逐长沙外,相逢路正难。
云归帝乡远,雁报朔方寒。
此别盈襟泪,雍门不假弹。

月明湘水白,霜落洞庭干。

放逐长沙外,相逢路正难。

云归帝乡远,雁报朔方寒。

此别盈襟泪,雍门不假弹。

诗句释义

  • “月明湘水白”:在明亮的月光下,湘江的水显得格外清澈,仿佛一尘不染。
  • “霜落洞庭干”:霜降洞庭湖,湖面结冰,景象壮观而寂寥。
  • “放逐长沙外”:诗人被贬到遥远的长沙郡,远离朝廷中心。
  • “相逢路正难”:与李六侍御的离别充满艰难,道路遥远且不易相见。
  • “云归帝乡远”:远方的帝都似乎遥不可及,象征着政治上的孤独和距离感。
  • “雁报朔方寒”:大雁向南迁徙,预示着边远的寒冷之地。
  • “此别盈襟泪”:这次别离让诗人难以抑制内心的悲伤,泪水充溢着心间。
  • “雍门不假弹”:贾至自比于古代贤者雍门周,表达自己虽有才却未得到重用的无奈。

译文注释

  • 译文
    在明亮的月光下,湘江的水显得如此清澈,仿佛一尘不染。霜降洞庭湖,湖面结冰,景象壮观而寂静。我被迫离开长安前往长沙,与李六侍御的道路充满了困难。远方的帝都似乎遥不可及,象征着政治上的孤独和距离感。大雁南飞,预示着边远的寒冷之地。这次别离让我满心悲痛,我的眼泪充溢着整个胸膛。即使有才华如古人雍门周也不过是徒增伤感罢了。
  • 注释
  • 唐代:贾至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化地位。
  • 《长沙别李六侍御》:作品名称及其文学地位。
  • 月明湘水白:描绘了月光下的湘江景象,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
  • 霜落洞庭干:形象地展示了洞庭湖的冬季景象,以及它所带来的荒凉感。
  • 放逐长沙外:反映了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至远离京城的地方,体现了他的无奈和悲哀。
  • 相逢路正难:表达了与李六侍御重逢的道路充满艰辛,强调了两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 云归帝乡远: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帝都的向往之情和现实距离感的强烈对比。
  • 雁报朔方寒:利用大雁南飞的景象,寓意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远方的寒冷感受。
  • 此别盈襟泪:直接抒发了诗人因为这次离别而产生的哀伤情绪,泪水无法抑制。
  • 雍门不假弹:以古代乐师雍门周自喻,表达了尽管有才华但不被赏识的无奈。

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简洁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离愁别绪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蕴,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社会政治现实的关注。

评析

  • 主题探讨: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个人遭遇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以及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 风格评价:贾至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的风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社会影响: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许多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思考。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文人辈出的时期,贾至身处其中,其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状况。
  • 个人经历:贾至因卷入宫廷斗争而被贬为长沙县尉,这种个人经历可能对他的心态和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 社会环境:唐朝晚期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使得文人更加关注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公,这也反映在贾至的诗歌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